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8|回复: 5

十六罗汉开示 禅法心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4

主题

649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1832
发表于 2010-4-5 2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藏经第  No. 0207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阿罗汉因果识见颂
天竺沙门闍那多迦译

摩拏罗多 等闻尊者 所说 齐心虔敬 再三启告 愿闻大。法。 度脱未悟
尊者言 以是因缘 得至于此 时十六大阿罗汉
各各会念 为摩拏罗多 等传因果识见 悟本成佛大。法。
而各课七颂共一百一十二颂。
第一跋罗驮闍尊者
 因缘善恶理分明  果报阴功若秤平
 垂此百篇因果颂  说言性法惠众生
 断尽欲界更不还  一灵飞上四禅天
 永除烦恼离生死  方得那含道果全
 渐法顿法非两种  成道之时理一同
 钝利疾迟由所见  各于本性现神通
 孝尽于家忠尽国  治家治国法皆通
 未知性命归何处  须向如来问苦空
 世间秤尺并升斗  解使汝心起不平
 但看此般图利者  几人待得白头生
 身是僧兮心是僧  身心了了是真僧
 世缘不染无烦恼  更有何人得似僧
 赐汝法印定一心  赐汝法权擒六贼
 心定贼灭真性明  使汝法身常自得
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
 佛道无私启万门  含生之类性皆存
 汝得一念生清净  天上人间见世尊
 二百五十戒行清  四真善道镇常行
 六通自受人天福  此是阿罗圣果因
 性如秋月照群方  欲是浮云苦蔽藏
 慧是猛风吹却后  清天自见一轮光
 急急修行急急修  年光七十去如流
 汝能理性除诸恶  不独披缁与剃头
 一百二十灭二十  一百又减三十年
 劫数渐满人渐促  即今七十亦为难
 徒将禅理论纵横  口解高谈不解行
 无法可说方是道  善根非自说中生
 赐汝法门开诸昧  赐汝法路通诸迷
 昧释明通心了了  使汝法身无所疑
第三诺迦跋厘驮尊者
 汝得为人存佛性  皆从外物转如轮
 汝能转物持真性  便是如来证觉身
 内无所得外无求  清净心源万行周
 爱欲不生烦恼断  世尊妙旨在勤修
 终日供养求福田  不求出离生死源
 却将福德为功德  作福无由见性根
 富贵贫穷各有由  宿缘分定莫刚求
 不曾下得春时种  空守荒田望有秋
 疾病官刑与死亡  孤穷贫蹙正荒忙
 汝能方便施恩慧  何异修斋与道场
 得到七十百有一  造成罪业无边际
 不向善果早回心  改头换面何时离
 赐汝法船渡苦海  赐汝法风荡业尘
 海渡尘清到彼岸  使汝法身悟至真
第四苏频陀尊者
 舌身嗅视意兼聪  六贼猖狂乱性宗
 汝守戒持并定慧  用兹三法灭诸凶
 空中之有无形性  忽然配在有形躯
 便任有形生妄想  不寻元性是痴愚
 藕根种在淤泥下  禀气乘时暗吐芽
 渐引茎条离水面  众人方得见莲华
 福自善生无别路  祸因恶积理自然
 明明果报无差忒  争奈愚迷不自悛
 命终之际苦千般  冤对勾牵去又还
 若向世缘无罣碍  便如弹指舍人间
 福势在时人竞亲  福势去后人竞恶
 汝当有福有势时  修取前程好岐路
 赐汝法香除其秽  赐汝法座定其性
 秽除性定自圆明  使汝法身长清净
第五诺矩罗尊者
 随处出生皆是道  当时灭尽却归空
 都无罣碍心清净  顿觉圆明处处通
 内见自性殊不动  外观诸境亦如无
 内心外物皆无着  顿悟真如自此初
 定是月兮慧是光  月光体用万邪藏
 性中见佛无求外  归命时时爇信香
 日月山川皆有尽  有形有灭理皆常
 菩提道路人行少  不悟年华若电光
 天时地利生衣食  资育众生万事周
 不起善心多枉费  轮回六道报无休
 汝思巳往平生事  富贵荣华一梦中
 不悟死生为大事  汝身有限事无穷
 赐汝法轮转三毒  赐汝法慧净百垢
 毒消垢尽自隐安  使汝法身道成就
第六跋陀罗尊者
 自本爱欲为根蔕  烦恼随身自此来
 却向爱欲能断绝  自然烦恼不轮回
 常将智慧照其性  不起诸般恶业心
 纵发善心还不着  菩提妙果自然深
 菩提般若真智慧  世人本性自有之
 心迷不悟如来意  身外求时没了期
 不结良因与善缘  苦贪名利日忧煎
 岂知住世金银宝  借汝闲看七十年
 世人但怨饥寒苦  此种皆因枉费生
 若是守中常节俭  自然衣食得丰盈
 汝心卧想居荣富  妓乐珠金想有余
 任意想欢从所欲  人生一世亦何殊
 赐汝法扇驱邪妄  赐汝法珠戒贪欲
 贪妄不起诸根净  使汝法身常自足
第七迦哩尊者
 身三口四意兼三  十恶随身汝莫耽
 若向此中还不悟  汝于性法更何堪
 一切尘劳诸妄想  自于本性不能侵
 上人无我无邪见  生灭根源总在心
 外迷着相内迷空  闭塞诸门路不通
 于相离相方是相  于空离空即是空
 爱欲牵缠没了期  日生烦恼镇相随
 官中囹圄犹存赦  家业拘囚没赦时
 虫鸟乘春卵育时  毁佗巢穴取佗儿
 有情爱育皆无异  生死成冤必报之
 所欲常教离眼前  六根不被业缘牵
 渐持渐戒成真性  对境无心始道全
 赐汝法秤平嗔垢  赐汝法钟警痴聋
 嗔息痴悟诸善生  使汝法身乐无穷
第八弗多罗尊者
 心是佛兮佛是心  存心心外佛难寻
 还知善恶皆心造  得见如来理甚深
 人生本性皆清净  万法皆存自性生
 心性相符无所动  皎然内外自分明
 识自本心生自性  不生不灭都无竞
 一切时中万物通  如如不动常清净
 今生有福居荣富  宿有因缘理不差
 更向福中资福地  生生福报自无涯
 弹丸手弩与粘餈  物外无辜被杀之
 一命一冤皆有报  暗中冤对自相随
 定心静观诸法性  更无二相皆一定
 有若仰然太虚空  上下无碍咸清净
 赐汝法杵击群魔  赐汝法云蔽诸爱
 魔降爱断色身空  使汝法身无罣碍
第九戍博迦尊者
 汝因破暗待天明  明灭之时暗又生
 欲得常明除暗障  但持慧炬镇常行
 汝悟色身无住宅  须明本性定归依
 一灯破却千年暗  照见堂厨总是非
 一化化生天上乐  一化化生地狱苦
 二化皆自性中生  汝化欲归何处去
 莫把含生性命轻  好生恶杀物之情
 汝贪百味腥膻馔  汝听群生就杀声
 父母尸灵居浅土  速须安葬莫因循
 此疑未了求诸善  不免阴司作罪人
 身自无相而受生  心因有境而生灭
 若无前境心自无  心性了了佛何别
 赐汝法几离色相  赐汝法剑定怖畏
 相离怖灭见本宗  使汝法身无有二
第十半诺迦尊者
 心为明镜欲为尘  尘厚明藏见没因
 渐去渐磨浮垢尽  自然通照往来人
 心念菩提口说空  对持善恶自为通
 皆因色相成迷着  万劫无由见性宗
 地水火风化此身  身灭四大各归真
 诸魔六贼皆消散  苦乐前程秪主人
 鳏寡孤独此四民  困穷无苦在饥贫
 汝能济慧加存恤  最向菩提是善根
 不怀雠怨与无明  忍辱持心万事平
 彼以恶来还以善  深明三昧号无诤
 广开心量无边际  世界山河尽总容
 无是无非无所著  常令心等太虚空
 赐汝法桥济阻厄  赐汝法绶解雠冤
 厄度冤消无所系  使汝法身归自然
第十一罗怙罗尊者
 六贼清净无烦恼  烦恼无时慧自明
 照见万缘皆外物  一如天理秪空清
 空心静坐不为空  道是无空又不空
 有若虚空包万象  此空方始是空空
 善恶之终如积水  资流资露渐成深
 善深自获无量福  恶积如何免祸侵
 见人患难当危困  方便阴功与救之
 因果之中为第一  福缘证果佛菩提
 自生至老老至病  自病至死苦难量
 不能渐悟轮回理  生死无由脱祸殃
 汝心向佛佛自见  汝心背佛佛自无
 见佛自然诸善生  背佛自然诸恶趋
 赐汝法杖悔前过  赐汝法文忏前恶
 过省恶悛自泰然  使汝法身无所著
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
 境若胜识诸善根  识能胜境万缘通
 内缘外境皆无着  只此为空更没空
 性定心定身自定  脱去之时无所竞
 从来去止是寻常  祖祖相传悉归命
 前世今生有宿冤  重须功德汝须还
 从来债负都还了  交割分明离世间
 汝向如来求证果  须凭三宝善缘增
 能于父母行纯孝  何异看经与饭僧
 汝贪饮宴号为欢  水陆众生杀几般
 百品荤膻犹恨少  试将物命算来看
 欲求诸佛修真性  先向诸缘起善心
 渐觉性明诸境灭  汝于佛性自然深
 吾今赐汝诸法物  汝持此物断邪魔
 邪灭魔除当见性  自然功德满恒河
第十三因揭陀尊者
 性与心符邪不入  志将道合识皆明
 六尘五欲咸相离  证果菩提自此成
 一壶甘露灌心田  业火成灰顿豁然
 忽向净中逢本性  相将飞上率陀天
 不杀不盗不行邪  身之三善福之涯
 心源澄澈诸根净  岂在寻山与出家
 彼以害汝汝须报  一往一来事有因
 汝若静心能不动  彼全罪业汝全真
 普施善利救群生  广大慈悲一等平
 布施周圆无住相  至哉菩萨道常行
 汝贪名利事无根  梦幻驱驱有限身
 不解抽头求出路  空耽罪业作埃尘
 赐汝法水灭业火  赐汝法雨生善根
 火灭善生心境净  使汝法身见世尊
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
 去尽尘埃洗尽瑕  皎如明月照天涯
 诸邪不动无形相  此去如来路不遐
 摩诃般若波罗蜜  理性理心为第一
 无住无去亦无来  三世诸佛自此出
 未来之事思难及  巳往之事不足道
 秪据眼前为见在  自然烦恼不相随
 杀生欠负两般事  罪业之中第一深
 施惠放生还却债  可于三恶免漂沈
 勿舍小善而不作  积之自与福为彊
 莫将小恶为无事  小恶增来作大殃
 修得人天道果成  天华天乐自来迎
 迎皈兜率陀天上  弥勒当来说上生
 赐汝法灯破诸暗  赐汝法镜照诸罪
 暗消罪灭豁然明  使汝法身常自在
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万行周通能觉性  驱除烦恼更勤修
 七生七死方成道  初等陀洹入圣流
 前念未悟成罪业  后念善悟诸罪灭
 今念念念在空空  皎然智慧如明月
 万缘善果无如孝  罪业之中不孝深
 若向此中明善恶  自然暗合觉皇心
 渐逢鷰雀并龟鳖  莫惜资金买放之
 偿却今生餐过死  免教冤债暗相随
 坚持行戒除诸恶  身在家中心是僧
 何必出家方见道  中心了了悟三乘
 自然音乐乐无涯  七宝楼台丽日霞
 上妙众香常不散  缤纷云里雨天华
 赐汝法刀断烦恼  赐汝法钥开囚锁
 烦恼不生枷杻解  使汝法身成证果
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
 功行将成尚往还  一生天上一人间
 方能证得阿罗位  此号陀含度上关
 多将布施为功德  见性为功德是平
 外事善因为住相  此名福德甚分明
 万事因缘有对持  死生荣辱分皆知
 心田自广无忧恼  汤火兵刀不畏之
 巳欲万端求利路  暗施机阱陷他人
 汝看此等称能者  果报何人到子孙
 心不离家身出家  不除诸恶挂袈裟
 此般罪障恒河等  三恶涂中莫怨嗟
 种种善缘深譬喻  广施言教破迷昏
 众生谛听咸皈信  的的如来不妄言
 赐汝法锄去恶根  赐汝法田长善苗
 恶尽善成功德就  使汝法身自逍遥
如是十六大阿罗汉 为摩拏罗多 颂佛因果识 见悟本成佛 大。法。既毕 复言 吾等所颂者 皆世尊金口叮咛
开悟众圣 令得证果 成佛之言 吾今记而颂 之垂缘后觉 汝当以因果识见颂 为名吾复为世间众生 背善向恶 多所迷着 吾垂此真颂 当于末劫 流在人间 汝等恭敬奉持 度脱众生
令免离生死之苦
广为说言 警悟后学 俾诸善识 见此妙言 咸得证果 时摩拏罗多
闻是十六国大阿罗汉 教颂觉悟 顿释迷着心性 了了恭敬奉信 久久作礼而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4

主题

649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1832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2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本经
16罗汉与其无量眷属
仍然住世护持正法
一直要到人寿7万岁
他们的任务才暂告一段落
No. 2030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八百年中。执师子国胜军王都。有阿罗汉名难提蜜多罗(唐言庆友)。具八解脱三明六通无诤愿智边际定等。无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称高远。以愿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种种心行。复能随顺作诸饶益。化缘既毕将般涅槃。集诸苾刍苾刍尼等。说己所证诸妙功德。及应所行利乐有情。诸胜事业皆悉成办。告时众曰。自今已后无复所为。唯无余依是所归趣。仁等当知有疑可问。时诸大众闻是语已。举声号哭不能自持宛转于地。或起唱言佛薄伽梵久已涅槃。诸圣弟子亦随寂灭。世间久空无真调御。今唯尊者为天人眼。如何复欲弃舍我等。愿垂哀愍少留寿命。尊者庆友慰喻众言。不须啼泣。仁等当知世间法尔有生必灭。诸佛如来降伏四魔于寿自在。随顺世故犹示涅槃。况我今者岂宜恒住。设随汝请亦无利益。当体此意勿生忧恼。但有疑者应可速问。诸苾刍等虽承告示。犹增涕噎良久乃问。我等未知世尊释迦牟尼无上正法当住几时。尊者告曰。汝等谛听。如来先已说法住经。今当为汝粗更宣说。佛薄伽梵般涅槃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眷属等。令其护持使不灭没。及敕其身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时诸大众闻是语已少解忧悲。复重请言。所说十六大阿罗汉。我辈不知其名何等。庆友答言。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啰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堕闍。第四尊者名苏频陀。第五尊者名诺距罗。第六尊者名跋陀罗。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罗弗多罗。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及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尔时苾刍苾刍尼等。复重请言。我等不知十六尊者多住何处。护持正法饶益有情。庆友答言。第一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第九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诸仁者若此世界。一切国王辅相大臣长者居士。若男若女发殷净心。为四方僧设大施会。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庆寺庆像庆经幡等施设大会。或延请僧至所住处设大福会。或诣寺中经行处等。安布上妙诸坐卧具。衣药饮食奉施僧众。时此十六大阿罗汉。及诸眷属随其所应分散往赴。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如是十六大阿罗汉。护持正法饶益有情。至此南赡部洲人寿极短至于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戮。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刀兵劫后人寿渐增至百岁位。此洲人等厌前刀兵残害苦恼复乐修善。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令其出家。为诸有情作饶益事。如是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炽然无息。后至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于此洲地俱来集会。以神通力用诸七宝造窣堵波严丽高广。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所有遗身驮都皆集其内。尔时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绕窣堵波以诸香花持用供养恭敬赞叹。绕百千匝瞻仰礼已。俱升虚空向窣堵波作如是言。敬礼世尊释迦如来应正等觉。我受教敕护持正法。及与天人作诸饶益。法藏已没有缘已周今辞灭度。说是语已一时俱入无余涅槃。先定愿力火起焚身。如灯焰灭骸骨无遗。时窣堵波便陷入地。至金轮际方乃停住。尔时世尊释迦牟尼无上正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永灭不现。从此无间此佛土中有七万俱胝独觉一时出现。至人寿量八万岁时。独觉圣众复皆灭度。次后弥勒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时赡部洲广博严净无诸荆棘谿谷堆埠。平正润泽金沙覆地。处处皆有清池茂林名花瑞草及众宝聚。更相辉映甚可爱乐。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寿命长远丰乐安隐。士女殷稠城邑邻次鸡飞相及。所营农稼一种七获。自然成实不须耘耨。诸仁者于彼时中。国界庄严有情果报陈之难尽。具如弥勒成佛经说。弥勒如来成正觉已。为声闻众三会说法令出生死得证涅槃。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以七宝金银真珠璧玉香材[金*俞]石铜铁木石泥漆。或以缯缕或以彩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量。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若多若少而为供养。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彼佛第一会中以净信心舍俗出家剃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一为佛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若诸国王及以臣庶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于大乘素呾缆藏。所有甚深空性相应诸大乘经。谓般若波罗蜜多经。妙法芬陀利迦经。金光明经。金刚手藏经。首楞伽摩三摩地经。幻喻三摩地经。大神变三摩地经。集诸功德三摩地经。还如来智印三摩地经。具诸威光三摩地经。宝台经集诸菩萨三摩地经。诸佛摄受经。集请问经。梵王问经善吉问经。勇猛问经。能满问经。海龙王问经。无热恼龙王问经。树幢龙王问经。宝掌问经。宝髻问经。虚空音问经。虚空吼问经。幻网问经。宝女问经。妙女问经。善臂问经。师子问经。猛授问经。金光女问经。说无尽慧经。说无垢称经。未生怨王经。谛实经。那罗延经。佛花严经。莲华手经。十佛名经。无量光众经。极乐众经。集净华经。大集经。入一切道经。宝幢经。宝聚经。宝箧经。彩画经。高顶王经。如是等大乘经。有百俱胝部。党差别复有大乘毘柰耶藏。阿毘达磨藏众多部类。一切皆是菩萨藏摄。复有声闻三藏。谓素怛缆藏。毘柰耶藏。阿毘达磨藏。素怛缆藏。有五阿笈摩。谓长阿笈摩。中阿笈摩。增一阿笈摩。相应阿笈摩。杂类阿笈摩。毘柰耶藏中有苾刍戒经苾刍尼戒经。分别戒本诸蕴差别及增一律。阿毘达磨藏中。有摄六问相应发趣等。众多部类。复有本生鬘赞独觉鬘赞。于如是等正法藏中。或是佛说或菩萨说或声闻说或诸仙说。或诸天说或智者说。能引义利乃至有能。于四句颂。若自诵若教他诵。若自读若教他读。若自持若教他持。若自解说若教他解说。或于法师恭敬供养。或于经卷恭敬供养。谓以种种香花幡盖伎乐灯明而为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彩囊帊缕带而严饰之。由如是等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现人身。于彼佛第二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二为法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
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诸苾刍苾刍尼众。或次第请或随缘请。于月一日或月八日或十五日设斋供养。或往寺中若供养佛。若供养众或作给侍。或有供养修静虑者。或有供养诸说法者。或见有人欲于正法学习流布。从师听受不作留难。施其所安无令怯退。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施四方僧。或施寺舍及坐卧具。或施锺磬或施园林。如是等类供养僧众。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彼佛第三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三为僧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
尔时庆友大阿罗汉。为诸大众广说如上事已。以神通力于大众前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示现种种不可思议双神变事。令所观众增进胜道。时彼尊者现神变已。即于空中结跏趺坐。舍诸寿行及诸命行。入无余依般涅槃界。先定愿力火起焚身。于虚空中雨身遗骨。时诸大众悲叹希有。竞收遗骨起窣堵波。以诸香花宝幢幡盖伎乐灯明常为供养。此法住记古昔诸师展转相承诵持不忘。为令一切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诸施主等。了达因果厌生老病死芭蕉幻焰泡沫之身。修诸胜业于当来世逢事弥勒。解脱烦恼得大涅槃生爱乐故。于佛正法护持建立令久不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4

主题

649

帖子

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1832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2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法十六罗汉灌顶开示                                                
传法上师: 祖古玛琼
翻    译:丹波喇嘛
首先我们为了听闻佛法,我们要将自心转化为无上菩提心,当我们在修法、请法时,如果以成就无上菩提心做为发心,那么未来我们的行为会成为成就佛果的因,成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因。请各位如此思惟并发起清净心,首先,我们要发心使一切众生免于痛苦,一切众生在过去曾为我们的母亲,我们如此思惟并生起菩提心,我们要放下自身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有种种烦恼,烦恼导致我们无法增长智慧及接受法教,成佛需知见与行证两者并行,也就是方便与智慧,如果方便经过完全清净智慧的引导,可以转化为成佛的因,就好比毒药透过咒语的转化变成无害的,摧毁觉悟的障碍,解脱烦恼痛苦。

此法为天法南却,南却多杰伏藏法,他在十三岁时亲见佛陀时传给他的。如龙树菩萨赞颂词所说的,初发菩提心、三大劫积资粮、降伏四魔障,顶礼释迦王。在贤劫经记颂:昔日,吾为凡夫时,对于如来大释迦王佛曾供养一碗粥之后,此为初发菩提心。佛陀的事迹是无量无数的,没办法一时讲解完,但所有佛陀的事迹被归纳为十二弘化,也就是最重要显现的十二种事迹。

佛陀在得道后,曾经转三次法轮,佛陀说他将要涅槃,所以,诸多罗汉以神通力从心间放出光焰,则飞至虚空上,将自己梵烧,只留下袈裟、钵、舍利;佛陀知道后说,聚集其他罗汉开示说,弟子涅盘无法报其佛恩,要其弟子住世弘扬佛法才有意义。此时十六尊者与眷属,约六仟四佰万的罗汉,承诺佛陀要住世弘法,于胆部洲的四大天王也如是承诺佛陀,在佛陀入涅盘后,会保护佛法。

在汉地,唐朝有一个皇帝他的舅舅是一个和尚,他常常看见舅舅跟十六个小孩一同玩耍,心中升起疑惑,某天就问他舅舅,为什么他常常跟十六个小孩玩呢?舅舅就回答他说,这十六个小孩为印度的十六罗汉。皇帝再问舅舅说,如果我想供养他们的话要怎么做呢?舅舅回答他说,要供养他们不容易,因为路途遥远,但你可以准备供品、宫殿等诚心祈请,他们就会莅临。皇帝就按照他舅舅的话做,果不其然,佛陀和十六罗汉以神通从虚空出现飞至皇帝所在的地方接受供养,皇帝的画师们并在一夜之间完成描绘、雕刻十六罗汉的唐卡后,再以神通飞回印度。
汉传的十六罗汉身着各式的衣服相传为皇帝所供养的,但印度的十六罗汉只着袈裟而已。
佛陀涅盘后,十六罗汉继续在各地住世弘扬佛法,有东圣神州、西牛贺州、南瞻部州、北俱卢州;因此,只要在四位以上的僧众、寺庙或地区(僧团)里,前去做供养(西藏的习俗是供茶),因为有十六罗汉在其中,而供养者有极大的功德。

僧团上仟人以上,一定有十六罗汉其中一位转世的化身在其中,来维持戒律之清净。如有一千人以上之僧团,会有一位隐身的罗汉化身于其中。在西藏公认十六尊者的化身,为有下列等人:宗尊巴、杰大伦巴、因杰陀尊者、历代噶玛巴转世为其化身。在僧团担任堪布或讲经说法的人是为其十六罗汉的化身或加持的人。

在人的寿命至六百岁时,十六尊者会亲自莅临菩提迦叶(印度)到人的寿命南瞻部州七百岁时,十六罗汉将佛所传的法聚集在一起,让有缘者出家,复兴佛法,会用七种宝石建立佛塔,绕塔唸颂顶礼薄迦梵善逝罗汉正等正觉之释迦牟尼佛,随后七宝石所建立的佛塔将会沉入大地,佛的教法就会灭亡。在佛法灭亡之前,十六罗汉将会一直护持佛法。喀啥米尔班智达说:十六罗汉为佛的护法(十六罗汉本为正等正觉的佛,为众生示现罗汉相),因此获得灌顶及听闻名号,及做顶礼供养,其功德特别是仅仅念诵一遍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能清净千劫的业障,而听闻的功德使轮回将会有终点。唸颂其十六罗汉的佛号,会有很大的力量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功德。如智慧大、身体力量大、戒律清净、功德增长、消除所有危害、眷属聚集、断证烦恼、所愿诸事成。十六罗汉的法本、仪轨,为了佛法常住世,装脏于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佛像中,以及桑吉林巴伏藏师、舞自在者以及由班智达菩提源传承之夏拉巴之仪轨。

阿难陀尊者的化身、转世者祖古门就多杰,在十一岁时数次梦见佛陀,他问比丘,为什么比丘要身着袈裟呢?,比丘说不知,请他问佛陀。后来他再次梦见佛陀,问到相同的问题,佛陀只笑而不答。日后,门就多杰见到一位胖和尚,他感到很害怕,就躲到比丘的背后。在他十三岁时,亲见佛陀将其十六罗汉的法传给他。此殊胜的法门由佛陀亲传门就多杰,主要是为了戒律清净,僧众(尼)不可缺少的法门,所以一定要接受其灌顶。
释迦牟尼佛暨十六罗汉之功德利益
   阿罗汉是佛教声闻四果中之最高果位,一译杀贼,即杀灭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即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即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四译无学,谓阿罗汉断除色戒、无色戒、思惑尽、四智已圆、出三界、证涅槃无法可学之意。释迦牟尼佛曾令十六罗汉常住人世,济度众生,是至今十六罗汉仍在世间应缘度众。本法系莲师授记为消除西藏大昭寺有大水灾之危而传授,修持此法可增长、发扬、护持佛法,可使上师长寿,弟子和合,加持使得戒律清净,令行者作更多善业,好好学佛,而人类及动物之各种疾病也会消除,农作物会丰收,风调雨顺,战争与争执不会发生,水火灾患不来,尤其是此法对消除水灾之危害,功效特别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900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10-10-15 15: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皈依十六大阿罗汉

祝愿大众: 从布施起,圆六度行,福德茂盛,智慧深广,破除我执,消灭烦恼,往生极乐,皆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10-10-15 16: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赞叹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57

    主题

    8973

    帖子

    3026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14
    发表于 2010-10-15 1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贵贫穷各有由  宿缘分定莫刚求
    不曾下得春时种  空守荒田望有秋

    以前我印佛經時,都會附上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裡面很多句子我背起來,與人聊天時有時候會念出秀一下!

    福自善生无别路  祸因恶积理自然
    明明果报无差忒  争奈愚迷不自悛

    真的福報是從行善而流出的,並沒有別條路可以走。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6-10 22:10 , Processed in 0.1246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