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8|回复: 1

[讲经说法] 南怀瑾居士《金刚经说什么》六,第十品 至 第一十一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27 12:38
  • 签到天数: 2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51

    主题

    354

    帖子

    84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27
    发表于 2019-5-17 1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金刚经说什么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心 空 及 第 归

        现在讲第十品经文之前,先讲一下庄严净土,这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说到这里,想到禅宗丹霞祖师的一副对联;丹霞祖师与吕纯阳一样,是唐朝人,都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这位丹霞在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个人与他闲谈,后来对他说,看你这个人的志气才华,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场找马祖,可以成佛,比这个功名好。后来丹霞就去找马祖了,这是丹霞禅师的公案。

        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维摩经上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只要心净就是净土了。

       《金刚经》的这一品,梁昭明太子给它的标题是:“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前面这一分是佛与须菩提的对话,讨论修小乘四果罗汉的境界,讨论到这里为止。现在佛拿自己的经验来谈了,他说,我当年在然灯佛那里,得了个什么法吗?这个“当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个给佛印证的老师就是然灯佛,后来小说《封神榜》上写成然灯道人。这个然灯佛是古佛,非常远古,地球没有形成以前那么古。佛说他当年在然灯佛那里修行,然灯佛给他授记印证,他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吗?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说:不是的,据我的了解,你当时在然灯佛那里,你真正的境界,了无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极点,连有所得、无所得、空的境界都没有了。须菩提答复到这里,佛不讲话了,第二个问题来了。

                                  庄 严 佛 土 在 哪 里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他说我问你,你认为一切菩萨有一个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国土等,一个另外非常庄严,好看,漂亮的佛土吗?

        根据《金刚经》这一句,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写一本比较宗教的书,把各个宗教描写天堂,佛国的书,写出来作一个比较,这些资料都有。西方人讲的天堂,其中布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欧洲式的,那个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欧洲形式的;印度人讲的是印度形式的,中。。国人讲的,穿的衣服是中。。国式的。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么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及庄严佛土,都是因人而异的,爱黄金的人想到的是黄金遍地;爱山水的人,一定梦到佛站在高山顶上,好清净!好美!这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严经》上的四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的。随众生心量的大小,你那个天堂,你那个佛土,也有大小。应你所知的范围,量的大小,佛国就有多大小。

        循业发现,有些人同样的学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个佛鼻子高一点,我那个佛鼻子塌一点,总有点不同。这是什么道理?是个人心境业力的发现不同。宁有方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没有一个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绝对的唯心,纯粹的唯心。

        所以佛在这里问,“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说不是的,他否认所谓的庄严佛土世界存在。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金刚经》常用这种论辩方法,所谓庄严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话;“即非庄严”,实际上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庄严。我们想像的庄严,一定是地方清净,大家闭着眼一想啊,一定想一个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这只是你想像的,有这么一个境界相,已经是不庄严了。绝对的清净,绝对的空,绝对不是你想象的,是名庄严,所以叫做不可思议。

        这三句话,正,反,最后的综合,告诉你毕竟的空灵,而你所讲的空,想像当中的空,已经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庄严,你没有亲自证到过,不要空洞地想。这是须菩提回答的道理。

                               打    火    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教我们修行的方法来了,注意啊!《金刚经》讲到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没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应无所住。什么叫无所住呢?应随时生清净心。譬如有人讲,老师啊,这两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净心。现在大家听过《金刚经》,很内行了,他只要有一个清净心,已经是所知量,范围很有限了。

        现在佛解释什么叫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此心本来无所住的啊!因为你不明白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是毕竟空;有个空的境界,就不对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当年我有个朋友,学佛有点心得,那个时候刚刚有打火机,人家问他,佛是什么?他说就像个打火机一样,卡达!用它就有,不用就没有。

                               因 师 而 瞎 的 眼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注意这一句话喔!须弥山王就是讲法身,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证到一点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无边身。他说你要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对佛的法身庄严净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净土,就是这个样子。他说,我再告诉你啊!假使我讲一个人,身体大得像须弥山一样,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胖得比昆仑山还要胖,你说他大不大?那是一个譬喻,是说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永远的不生不死。佛告诉他最后的结论,“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摆脱了我们肉体的身见,身见就是八十八结使第一个解脱不了的疙瘩,把身见空掉了以后,就可以证得不生不死的法身。

        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话,佛法只有实证,你证到了以后才知道,是法不可说,不可说,凡是说的都不对,这个就是法身。所以禅宗讲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证得这个空性的法身,身见才能够脱掉,才可以说学禅。

        这两天你们考试的题目禅是什么?大家答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禅是佛的心法,根据《楞伽经》,或根据《金刚经》,佛讲得很清楚;可是大家没有留意,随便说要学禅,观念、见地上都不清楚。这个见地不清楚就一错再错,所有的修持做功夫,走的都是歪路,因为起步走错了。这不能瞎搞的,不能乱玩的,所以禅宗祖师有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是一个大禅师悟道后讲的两句话,因为原来的师父指导错误,以至本来明亮的眼睛,等于被老师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著作,与我一样,乱搞的,经常会把人家的眼睛搞瞎了的,这一点要注意,要特别注意!
    这一品庄严净土,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如下:

                                第十品偈颂

                      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
                      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

        “外我无身是大身”,外我无身是引用老子的话,“外其身而后身存”。我们学佛修道,先把身见能够解脱了,所以外我无身,到达了无身见的境界,那第一步的学佛,已经证得了。法身也就是大身。

        “若留净土即留尘”,你心中还有一个净土,认为是佛境界,这个清净就是尘,留尘就是障碍。

        “然灯吩咐庄严地”,佛不是说吗?他在然灯佛那里悟道,所以然灯佛给他授记,说他悟了,再转身修持,将来在这个世界上成佛,作教主,说这个证道是庄严净土。名辞上叫做净土,叫心净,叫心印,并没有个实际的境界啊!若有个实际境界,若留净土即留尘。所以然灯吩咐庄严地,就像禅宗祖师说的:“挂角羚羊何处寻”。据说羚羊睡觉的时候,把身体一翘,羊角挂在树上就睡觉了,打猎的人不知道,在地上找这个羚羊也找不到。所以说我们一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如羚羊挂角。其实,只是譬喻而已。

        譬如我们两个钟头来研究《金刚经》,这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间,所说的,所听的,都是挂角羚羊何处寻,现在就在净土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27 12:38
  • 签到天数: 2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51

    主题

    354

    帖子

    84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27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金刚经说什么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不 可 数 的 福

        今天《金刚经》说到第十一品了,是“无为福胜分”。这个题目,虽然都是后世加的,但是重点都标出来了。

        无为福属于清福之类,无为福胜就是说清净的福气高过世间一切功名富贵的福气。胜就是超过,超越的意思。

        上一品讲到大身的问题,就是指一切众生的生命,肉身后面,那个形而上的那个根本的身,叫做法身,不生不死的大身。

        现在就转到福气的问题!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得到那个不生不死的大身,那是需要多大的福气啊!这个福气是无为之福,这一品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是印度一个主要的大河,就像中。。国的黄河一样。现在佛提出来一个问题,恒河里头沙子有多少?数也数不清,多到没有办法计算,这是第一句的一个观念。

        第二个观念,“如是沙等恒河”,还有很多条恒河,像恒河沙那么多条的河,这是第二个观念。“于意云何”,你的意思看看,“是诸恒河沙”,是所有这么多条恒河里头的沙子,“宁为多不”?是不是很多?“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就说了,世尊,佛啊!这当然很多很多啦!

        佛又说:“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这个世界里,我们这个宇宙里,在印度是看到一条恒河!在中。。国还有一条黄河呢!在欧洲或其他各地,都有一条极大的河,很多像这样的大河,还多得很。

        这里我们看到两个观念,第一个就是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的世界宇宙观,每一个宇宙里河流多少?佛经上常说,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因为你们的知识不够,无法了解。过去我们听了好像说空话,现在因为科学的证明,就晓得他所说是老实话。

        其次第二点,他就告诉须菩提,像恒河一样的河流都多得数不清了,何况每一条河流的沙子呢?更数不清了。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

        讲到这里,他又叫一声须菩提,我老实告诉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这几句话连起来是一个问题,我现在要老实告诉你,假定现在所有世界上不管男的女的,用人世间最贵重的七宝,“满尔所”,装满了你所住的这个像恒河沙数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拿来布施给人家,救济世界上所有的众生,你想这个大好人,得福多不多?他所得的善报多不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这当然太大了,这个人做了这样的善事,这福报太大了。

                                 受 持 四 句 偈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这就很严重了,他说假使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善人,对于《金刚经》的内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这两个字特别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并且照着经典上去修持。

        进一步说,对于《金刚经》的道理义理了解了,功夫证到了,有所领受;道理上领受没有用,是真的懂了佛法,身心有感受,有转变了,这个才叫受。光是受还不算数,要永恒保持那个状况,那个境界,所以叫做受持。

        受持二字不要随便把它看过去了,有人天天一卷《金刚经》,也叫受持,那是普通的,因为念完《金刚经》,你就不管了。

        如果懂了经的扼要,等于吃饭吃菜一样,最精华的营养已经吸收到了,用不着管那些渣子。《金刚经》中也讲过,佛所说的法,像过河的船一样,你已经过了河,这个船就不要了;你《金刚经》不念都没有关系,就是要你真懂得,那才叫受持。

        假使有这样一个人,不要说受持全部的《金刚经》,只要中间的四句偈,能够真正领悟了,有所领受,而保持境界,然后再来教导别人,为他人解说,这个人的福报,比用全宇宙财宝布施的福报还要大。

        这个很严重啊!这样说来,那讲《金刚经》的人,福报就大得不得了啦,大得没有办法装了,连宇宙都装不下了吧!这个福报是无为之福,清净的福,可不是世间的鸿福。

        关于这个四句偈等,前面已经提过,是千古以来研究《金刚经》经常问的!因为《金刚经》四句偈不止一个,经里头好的句子,都是四句连起来的,没有说究竟是那个四句偈,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可以告诉年轻人作参考,我的话不一定对,你们诸位用自己的般若去参究。佛说过的,他说的话不算数,他的话就是医生开的药方,治你的病,你的病治好以后,如果你还捏着这个药方不放,那你就变疯子了,这是《金刚经》里他自己讲的。

        禅宗各宗各派,经常提到一句话,要“离四句,绝百非”,这样才能够研究佛法。离开了四句,绝掉了百非,一切都不对,都要把它放掉。

        离四句绝百非,也就是一切的否定。那四句也在《金刚经》上,也不在《金刚经》上,就是“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四句。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相对的,正,反,不正不反,即正即反。

        所以说,离四句绝百非,才是真正受持了《金刚经》的要义,四句偈的道理,就是这个要义。

        这一品是说明无为福的重要,也就是说学佛修道的结果,是求无为之果,中文翻译叫无为,梵文就叫涅槃,涅槃就是无为的意思。无为之道就是最上等的成就。

        从这一点说起来,大家在那里打坐做功夫可不是无为啊!相反的,那是非常有为!在那里打坐做功夫,深怕功夫掉了,深怕境界跑了,有时候偶然来一点清净,把清净抓得比七宝还要牢,深怕清净跑掉了。

        有些人打坐,两个眼睛看着地下,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过来问,你丢了什么东西?他说没有丢什么呀!我说那你为什么老是盯在地上看,好像东西掉了一样。

        可见多数人都在有为之中,达不到无为;真达到了无为,那就是成道的境界。

                                资         粮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学佛只有两种要事,一个是智慧资粮,一个是福德资粮。譬如我们现在研究《金刚经》,以及所有的佛经,都是找智慧,就是储备智慧的资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资粮,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

        但是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

        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要想什么都归了你,那只有成佛才行。

        可是成佛求的不是这个福报,而是无为之福,无为之福是很难的。
        现在看无为福胜的偈子:

                                第十一品偈颂

                       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
                       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

        这是我给这一品的结论,这个偈子的意思就是说,古代有钱的人用斗量珠斗那些豪富。譬如魏晋时候,一个有名的大富豪叫石崇,家里财产不晓得有多少,金刚钻,珍珠都是用斗来量。有钱人家都爱跟别人比斗自己的财产,就是:

        “万斛珠量斗富豪”。在普通人眼里,这个人福气大,有那么多财产;不过,有人比他还厉害,就是皇帝。如果皇帝发了脾气的话,一概没收,他也就没有了,所以皇帝的福报比他还要大。

        “江山无主月轮高”,但是我们看看历史,大福报的皇帝们,现在都过去了,也没有了。这个江山世界,谁能够做得了主啊!一代一代,一个一个都换过去了。但是几千年前那个月亮,今天出来,明天还是出来,汉朝出来,唐朝还是出来,它管你世界上的人闹些什么!以帝王之富贵,也不过是一场春梦。

        “娑婆泪海三千界”,可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对于富贵的福报,看得很重,由生追求到死,到死还不肯放手。所以,常啼菩萨永远在哭,悲痛这个众生的愚痴,愚蠢。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泪海啊!个个都是可怜人。

        “争入空王眼睫毛”,空王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的人称空王。成了空王的人,眼睛这么一眨,看一下,一切皆空;一万年的历史也是弹指过去了,这一切的富贵像灰尘一样的过去了。但是,要想证到这个道果,就要超越人世间的福德,要有真正大福报的人,才能了解《金刚经》的经义,有智慧成就的人,才能成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品里所讲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5-13 04:21 , Processed in 0.1246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