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1|回复: 1

出离心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3

主题

1772

帖子

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

积分
33891
发表于 2006-3-26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5:20 编辑

<>出离心的重要性 <BR> <BR>作者:证念    文章来源:空林佛教05期    <BR> <BR>   </P>
<>  <BR>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在浩浩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二千年之久。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坎坷的历程,也塑造了千千万万的法门龙象。特别是近代对佛教有深远影响的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的倡导。佛教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体现了佛弟子爱国爱教,造福人民,利益社会的本色。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但是人间佛教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佛法世俗化,因为,学佛与社会学是不共法。虽然佛法立足人间,特别表现在佛教的慈济事业等,但有其不同的本质,佛教是以出世之心作入世的事业。能够保障人间佛教的发展不成为世俗化佛法,出离心特别重要。</P>
<>  “人成即佛成”更说明佛教是务实的,这也正是佛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儒家讲,仁者,人也。单讲这个仁字有同情、友爱的含义。也就是说,作为人要仁义、仁德。才具备作人的资格。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对兄弟不恭,对师长不敬,对朋友无信,这只是徒有人的外表。更有甚者,杀、盗、淫、妄,无恶不造,这与禽兽有何区别呢?</P>
<>  佛教把法界分为十法界:有四圣六凡。四圣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天人、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人道为六凡之一。佛法的修证次第首先是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但这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入门。进一步受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受了三皈五戒,只要能够如法奉行,绝对可保不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五戒的功德,可以保住人身,乃至可以上升天道为天人。从五戒来看,佛教中对人的划分标准,更要从同情、友爱人类,推广到一切情非情类。五戒中的不杀生戒,不仅人不可杀,小到一只蚂蚁,一只蚊子也不可杀。人与畜生乃至一切有情无情,是有机的结合体,人类的滥杀、乱砍、乱伐,将造成生态的失调。如果不禁止,将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前不久发生的非典疫情,正是敲响了警钟,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不能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在正在发生的禽流感,虽不如非典传播那样严重,但已对人类产生危害,如果没有有效措施,不知后果将会怎样?从以往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灾到现今动物身上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不正是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吗?不正说明佛教所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道理吗?这不仅是佛陀慈悲心的流露,更是佛陀大智慧的展现。从这点看,佛教中人的标准更有高一层的要求。与儒家讲的区别之处在出离心,以般若为导,以出离心、菩提心的出世心去作世间事业。在五戒基础上,进一步行十善,即上升天道为天人,但是佛法的最终目的,是在教人了生脱死。五戒十善的生天,仅止于天,而不一定能够了生脱死。</P>
<>  不了生脱死,福报享尽还要堕落。不了生脱死,纵然升到最高一层天,还是在三界之中,还要受六道生死的轮回。受三皈五戒使众生不堕三途,还只是了生脱死的一种权宜之计,首先使之不往下堕,扎稳了脚跟之后,再使之更上一层,而走上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戒斋,便是这一了生脱死的门径。受持八关戒斋是众生种的出世正因。所以,持八戒清净者生天,不同于五戒生天,生天之后,终将得到了生脱死的涅槃之果。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教人出离世间,重在种植出世之因。我们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特别对在家众来说,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八关戒斋便是了生脱死之路的起点,虽仅一日一夜,种植出世的善根,终究因此功德而得到涅槃之果!</P>
<>  许多信佛学佛的人,有的为了他们本身的职业需要 ,有的由于社会的牵制;有的为了家庭的责任,不能过出世的生活。甚至有的人,不论或贫或富或贵或贱,觉得世间很苦,烦恼不断,却不知有出世的生活可断烦恼、出苦海。佛陀慈悲,开设了这个方便法门,令众生由世俗生活的重重烦恼,转而体悟出世生活的清净安详,而生起出世心。由此可见,出离心是修行佛道的基础。</P>
<>  时值今日,二十一世纪中的佛教是多元化的。所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学佛的人大略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误解。误解的人认为佛教是大仙娘娘一类。二类是曲解。如有人对一位师父哀求说:师父啊!你让菩萨保佑我儿子开车平安。这位师父一时也难对她说许多道理,便对她说:他不要把车开那么快嘛!菩萨追都追不上,怎么保佑呢?还有一位妇女问师父:我儿子不吃饭,我是念哪部经管用,还是诵大悲咒灵验?师父真是哭笑不得说:你不用诵经也不用持咒,你回去给他买小食品,马上就见效。三类是一知半解。佛法贵在依教奉行,如果只当作学问,纵然三藏经典倒背如流,也只是对佛法的一知半解而已。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对世间执着、贪恋、不知出离。走出此误区,须要不断学习佛法,培养出离心,才会对佛法有正确的知见。对于出家众而言,出家人已没有深山古寺、青灯黄卷的修行环境。寺院已由原来封闭性转变为集体修行办道、旅游观光等的开放模式。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已走入寺院。在这样的环境下,僧人的道心如何建立?如何能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善巧利用种种资源来弘扬佛法,而不至于随俗而流呢?这更须要具备出离心。出世者的态度,虽入世间而不迷世间,心心念念向往出世,搬柴运水皆为陶炼身心,举手投足都在积累修道资粮。这样,又怎会被灯红酒绿的世间所迷惑,怎会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五欲呢?</P>
<>  综上所述,修行佛道,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具备出离心,如果没有发起出离心,就要依戒律逐段前进,层层向上。所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佛法三藏教,毘奈耶为首。毘尼久住,正法久住。依戒律行持,渐渐净化身心,必会生起出离心。人格由此完善,僧格因之建立,佛教法轮常转。人间佛教的理念,将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佛陀的教法,必将灯灯相照、代代相传。 </P>
<><BR> <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3-26 21:56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胜妙罗施食村定居同修

    106

    主题

    889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6555
    发表于 2006-3-2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6-1-13 15:21 编辑

    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4-28 02:24 , Processed in 0.1401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