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0|回复: 0

密教管窺(1) 連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主题

109

帖子

23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736
发表于 2014-9-4 19: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密教管窺(1) 連載

                金剛乘法裔覺龍阿闍梨(吳紹覺)著

一、序言

現今於真言密教之釋,素乏論解。而頑固阿闍梨輩,又恐涉越法之罪,或自身未得精通,故緘口不言。以致專明教相與闡述事相諸文,皆不如他書盛行。就世間通行之書,於宗教相及者,彼加持、祈禱等迷信類,並外道邪法之書反加盛行,此誠可痛心者矣!昔弘法大師有言:“賢者之說默,待時并待人”。如今日文化進步之時代,正可仰依弘法大師之言,於我密教論、行皆加宣演,斯乃符“方便為究竟”之訓。故特重勘富田學純師所著《密教百話》,欲加翻譯。然發覺其間文理欠妥及疏漏處不少。學純師為我傳法院流本願御方第四十九代明匠,亦權田雷斧阿闍梨之弟子。余深感法脈同流,故依其體例,別作一書,間附深論,以成《密教管窺》。然則密者,終究為密,非可由片言半語得測全貌。雖如是,讀者仍當虔誠閱覽,不可顢頇籠統,是為盼。

甲午處暑之期
                                                                           序於海印軒

二、祕密

所云祕密,畧有貳通:
一為其物自體之祕密。如暢飲佳釀,其快味淋漓並恍惚大夢之境,唯己得明,他人不能感同身受。此境界即《大日經疏》所示“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此喻約我人本覺恒長如是而談。蓋幻化眾境遷變流衍,亦不能惑我本覺之密,而此本覺之密亦非他人可知;
二為他力作用之祕密。如醫藥家取諸草本並及丹方,調合配伍,施與受者。其受者依法服用,能療疾病,身心通利。此喻約諸佛加持而談。吾人雖不曉“藥劑配方”,然仗其法爾加持力,自然頓轉三業,達於三密。

三、密教之範圍

密教範圍若廣而推之,其所包含者甚大。如我真言一宗,並臺密、藏密、修驗道,及日蓮宗之加持祈禱法等,皆可涉入。然就本宗而論,依理智兩部建立教法核心,統攝萬類無遺,而成獨特宗趣。後之臺密與修驗道者,並為真言宗從屬。而日蓮宗所行加持祈禱法,收錄真言、祕印,及神道諸訣以行事,其迷信色彩極重,實乃愚民之學,不足為論。至若藏密教法之討論,可勘拙著《梵譯訂定密乘法海》。要之,諸種密教,以真言乘為上。蓋南天鐵塔下化成跡,由一心開理智貳門,從此展擴無盡玅用,為自受法樂之不共內證。今就真言本門而論,事相三十六流並八十四方,其間所傳述者,皆為我宗密教之範圍,並可受學。

四、顯教與密教

本宗高祖弘法大師分判顯、密之著作,以《辯顯密二教論》為依,別可旁參興教大師所著《顯密不同頌》。簡言之,應化佛身所開說者,即為顯教。其言淺畧,所逗之器為遮情旁機;法佛所說深奧祕藏,即為密教。其化儀皆自內證,所逗之器為表德正機。即如應化身之釋迦牟尼佛所開一代時教,乃隨他意方便之說法。就中小乘俱舍宗、成實宗,大乘法相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淨土宗等,皆是顯教。而臺密,則為天臺教理與真言乘合轍而成,至慈覺並智證下,已言“密教事勝”,固其特定行法皆全盤密教化。雖有止觀講傳並遮那業學肆,亦皆以密行為依,未曾捨棄。而禪宗,乃教外別傳正旨,所顯皆為法性祕密。是以禪宗諸祖嬉笑怒罵之間皆自性真機流現,果能於此宗透脫,則可開顯自心本覺。然現今之學人,縱能於其中登峰造極,亦多局於純然,非人人盡可得活。余早歲於五臺得逢覺凈禪師,其從福建而來,為曹洞宗“長慶道獨”下第二十六世,派字“永霄”,即“覺凈永霄”。余親從師受洞上一家宗旨,乃明其回互玅義,實非宋朝以降之默照可論。而禪宗諸派大德,自古皆密修神呪,故其亦依陀羅尼加持力,令未悟者得悟,已悟者得活(即起大機大用)。如本宗龍猛祖師,亦為禪宗第十四祖。而自古諸禪德,其密行亦多隱約顯現,非盡遮止不表,普庵印肅即在此列。如是而論,禪宗亦屬密教,而於祕密莊嚴心中可更開理、智二門,禪宗即屬理門所涉,轉加方便,則亦為究竟之密宗,故本宗行人切勿輕視禪宗。蓋未受其法,便不能盡明其玅。慎言!慎言!

五、事相與教相

真言宗無論修法,抑或傳講,均有兩大方面用為規準。此兩大方面即教相與事相。我傳法院流開祖——興教大師,即將教相譬喻為華,事相譬喻為果。依華方能結果,依果方能成華。其所為教相者,即全體佛法並真言宗獨有之教理;其所為事相者,即真言行人依教相所開展而出,唯真言宗獨有之實際行動。凡有理論,必付諸實踐方能詮理;凡有實踐,必印於理論方為正行。故教、事二門相輔相成,未曾暫分。恰似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今舉大小諸乘所涉,畧言本宗教、事齊彰之殊勝。小乘依四念處、八背捨等理論建立修持,可依觀照並修持安般等法以趨空寂,斷人我爭執,住化城之內。然慧力不足,定功有余,因非平衡,故致偏頗。必待自身福德積集,感他受用身諸佛與善知識等引導,方可進修無上菩提。此小乘教法雖有理觀並事修,然其理為權教方便,乃實相之片面,非為圓融。而其事為黃葉止啼,暫仗凈行之力以伏諸惑,不能得大加持,供資前行。大乘諸宗,就法相宗而論,以因明為基礎,先隨意識推演,分析諸識作用及本體根源。由學理之深入,漸得了知一切皆為識所顯現,貪嗔癡等自可隨而消除。然此非具大智慧者不能,蓋習教者多迷於教,入宗者更局於宗。擅長法相,則所遇事物皆以唯識剖析,欲執此利劍斬斷一切牽縛,此猶如莽漢,雖精通一門武藝,然因蠻橫而無內養,故絕非天下無敵。蓋其最大之敵人,即其本人。原夫法相宗者,乃為提醒學人勿執法相,究竟遠離人、法,證得貳無我。而今之學人,多仗此剖析之力獨當一方,處處皆欲彰顯自身之黠慧。與人討論,亦抱以鬥諍心,他人論敗,則自身歡喜。此即執著學理,暗增三毒,最終皆為增上慢人,如民國時歐陽竟無師徒,並唐大圓等,並毀於此,枉費光陰。後學當自甄別,莫效從之。就天臺宗而論,其以三止三觀為依,建立止觀大道,外附行儀懺法並方等部諸呪,於教、事二門,內外薰修,皆堪讚歎。然自清末以降,多以“教宗天臺,行在彌陀”為本。於臺宗本有之教典皆變為理論研究,在行持一面多以淨土為歸,此為最可惜者。蓋止觀能達定慧等持,亦可破妄證真。雖不似密教直捷高玅,然亦為權教中之表表者。幸而臺密諸家圓融於密乘,令天臺教觀於扶桑得以傳承,此亦屬劫後余灰,碩果僅存,有志者可深加追探。又現今多有人講演《摩訶止觀》,其間學人亦沉溺理論,沾沾自喜。殊不知《摩訶止觀》乃指導臺宗行人實修之論典,內中理論皆須實證,不然徒添所知障,於自身修行毫無助益,只恐無福德者更因此而癡迷學理,來世投生於蠹蟲,與書常伴。此非虛言,明者自知。蓋欲趨入摩訶止觀,當以童蒙止觀為門,先由六玅門起修,步步皆須有明師親授指陳。然今師資匱乏,欲加修持,亦無門路。若自行修學,多因中途所起種種境界而退墮,真堪憐憫。就華嚴宗而論,亦有理、事。其理依四法界而開,步步作持均有玅觀,如“法界觀”及“帝網無盡觀”等,能循此直造法身正位。然依實而論,仍為純理而無事。蓋雖高唱極談,已達極無自性心,然無完整系統之觀行,並對治等法,終屬滲漏,不可普及。就淨土宗而論,其實為密宗蓮華部修法之一種。因《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詳明十六種淨土觀法,此觀法即由密教無量壽如來行法之“器界觀”中所開,不過將其細化,專供行人與淨土相應。又持佛名號,亦是持呪。蓋其佛名亦有深義,可勘興教大師《五輪九字明祕釋》並拙著《淨土祕述》即知。而所謂念佛者,又分多種,其最深者即“實相念佛”,念乃觀照,所念乃自性實相,果真達此,必可得知“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之義。凡此種種,皆顯教權修之法,縱伸理、事,亦不完備殊勝,廣如拙著《顯密不同頌畧釋》。今就本宗教相而論,因各擅勝場,故分為多派:

一、“高野山學派”,乃依宥快師為其中代表;
二、“靈雲寺學派”,乃依凈嚴師為其中代表;
三、“東寺學派”,乃依杲寶師為核心人物;
四、“根來山學派”,乃依賴瑜等師為其標識
五、“新古和融學派”,推曇寂並法住師等為其重鎮

至若事相,則因祕訣不同等因,由野、澤根本十二流輾轉而成事相三十六流與八十四方,以為大觀。
普通真言宗之教相,皆可依公開書籍了解,而深奧處必待密乘獨有之經疏講傳會中開顯,方能透徹了知;而事相一門,則非照本宣科之屬,唯憑入壇灌頂,師資秉承相授,除外皆非正依,此乃與他宗不共者。

六、派、流、方、傳、義、說

派者,乃因教相主張之區別,進而分為各派。如依本地身說法為主張,則稱古義派;依加持身說法為主張,則稱新義派;依本、加不二說為主張,則稱新古和融派。而密教弘傳至今,又依教相並講傳修事之細微差異,大體分為東寺派、高野派、大覺寺派、御室派、醍醐派、山階派、小野派、泉湧寺派、豐山派、智山派十種。於此諸派之主張並特色起源等,可勘拙著《真言宗派系講要》。
流者,乃因事相之不同,故而分為諸流。如小野流、廣澤流。於此根本二流下又各分六流,即野澤根本十二流。
方者,乃因一流之中,所授之人各各不同,其人得法後,憑自身證德並所學祕訣更開一門,稱為“方”,即隸屬於某流下之某方。如醍醐三寶院流憲深方,即醍醐流下又開出三寶院流,而醍醐寺第三十五世座主——憲深僧正,更於三寶院流內開出“憲深方”。又如醍醐三寶院流報恩院方,即醍醐三寶院流下,由寬濟師開創“報恩院方”(此寬濟師非現今香港之寬濟法師,乃真言宗古德),簡稱“幸心方”。所謂“幸心”,即“報恩”二字之簡化,“報”字左邊為“幸”,“恩”字下方為“心”,合即“幸心”。蓋真言宗諸祕註及相關用語,多採用簡化字或簡稱,便於記憶,而此又自成一套系統,非經正規傳授者必不知曉。如灌頂,則縮略為“汀”;如羯磨,則縮略為“羊石”。舉凡此類,必待傳授而知。
傳者,乃因各流事相之不同,而成種種口傳。如三寶院流幸心方口傳、中院流引攝院方口傳、西院流宇賀圓融方口傳、勸修寺流中川實範方口傳等,皆各有祕訣並不共之法。
義者,乃因教相主張不同,各出其特定之教義。如新義、古義、瑜公義、快師義等,均屬此類。
說者,乃因各教相所開教義差別,為系統化,於其本義後冠加“說字”。如“本地身說”、“加持身說”、“本加雙融說”等。

七、口傳

問:密教正旨如何相傳?
答:唯憑口傳也。
蓋為阿闍梨並弟子口耳相傳之祕密,其祕密即為本宗不共正旨,教事二相均以口傳為勝。而於本宗之下,又分為兩種主張。一為主依經典,輔以口傳;二為主依口傳,輔以經典。若就東密與臺密比較,則東密重口傳,臺密重經軌。而東密中,小野流以口傳為本,廣澤流以經軌為本。又若行法之際,祕傳儀軌與經本衝突者,則依儀軌,不依經本。儀軌若與口傳祕訣衝突者,則依口傳祕訣,不依儀軌。蓋本宗口傳祕訣,皆自大日如來以下,代代相承不絕。於藏經之密部典籍內,多為經本,而非儀軌。總揀擇其二、三儀軌,亦非本宗正依。蓋自南天流注震旦,繼而旋至扶桑,其儀軌皆為祕傳,非藏經所收者。而經本、法本、儀軌、口訣,四者並非相同。經本即藏經中之密部經典;法本即各法之法要總集;儀軌即修持諸法之操作方法;口訣即阿闍梨所授祕密心要。現今無密教傳承輩,多以為藏經所收錄之密部諸經為法本,又以為入唐八家在其目錄中所收者為法本,殊不知其多為經本,非可與法本混同,更遑論儀軌與口訣?蓋錄外所收,與錄內所收已絕然不同。而經本中於祕密處,或錯置爛脫,或刪去不表,未得傳承,焉能知曉?奉勸粗浮輩,未學本宗,勿談本宗。否則開口亂道,其業非淺。

未完待續,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3-29 21:31 , Processed in 0.1091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