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18|回复: 9

我看金剛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13-9-30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從前看金剛經時,總覺得金剛經是講空性,般若智慧的經,那麼一定離不開坐禪開悟的修行路線.但是很奇怪,這金剛經從頭到尾卻沒提到修禪入定的字眼.其次,當見性後就是別人所說的見性成佛了.既然成佛了,其他日常生活上零零總總的修行工作好像也沒聽說有甚麼重要性.只要自己隨時保持見性就好,因為已經成佛了嘛.聽到有人一直提到如:布施放生等事可以種福田,那就姑且跟著種吧.這是我從前看金剛經的印象大概如此.


    看金剛經總是覺得很難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的看完,一段一段的,唸到最後已經忘了到底在講甚麼,感覺還真應了這個精神.心中老嘀咕著這經意裏好像在說一個不能想的東西,同時又好像涵蓋著很廣泛的意義,因為經中說:諸佛由此出.但就是抓不住那個東西是甚麼.這想法從一開始就放在心中,可能也有許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最近我有個想法,這金剛經的經文可能是由許多偈頌組合成的,所以讀經的連貫性就有些困難.其次,最好你已經知道金剛經裡面的經意之後,再來讀經.這樣才能一窺金剛經的全貌.
    實在說,我還不能完全將金剛經念透了.以下是就我可以了解的部分,說說我的看法,不一定對,但是大家參考參考.





    1.
    在金剛經的第一段的敘述中,已經勾勒出修習金剛經的行者,[事實上應該是所有的學佛的人]每天生活的樣貌就如世尊一樣,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個示現:生活的相,還是要的.每天規律的生活就是戒律,敷坐而坐就是定,講經說法就是慧.所以日日戒定慧.佛所示現的安詳就是住於清淨心,這個清淨心就是金剛經所應先確認的境界,也是成就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的原點.這個清淨心的本體就是海雲法師所講的第二生命,或者稱"自性".


    這段敘述改變了我以前的觀念,要成佛一天24小時都要在禪定中,當然佛可以在禪定中,但有學眾生是要從日常生活中,去行成佛之道的.老實生活就是老實修行.有一個比喻:千萬的法門就如千萬個零件,但是日常生活的修行就是那部組好的機器在運作.日常生活就是所有法門磨練的道場.


    2.金剛經教的法很簡單,就是不要生妄念.當下就是清淨心.金剛經中所說的四相,六塵,相-法相-非法相,這些講的是構築妄念的幾個因素.四相講的是妄念構成的條件,六塵講的是引發妄念的因素,相-法相-非法相講的是我執法執與其對應的思維邏輯.把這些全部放在一邊,剩下的就是清淨心.(看到這裡,您應該已經見性了).如果還進不去,海雲法師說:將注意力放在心意識的對岸.(心意識就是第一生命的心念,一切都是意念,意識的活動.如:我要布施.這是意念,不是無住所生的心)(心意識的對面指的是第二生命,即清淨心的本體)

    所以金剛經不一定要參禪修定,它只講放下妄念.即現清淨心.(感覺上有點像大手印的修法,無修之修.)


    如果還進不去,就只好循次第道去參禪打坐了.當你開悟見性時,就是證見第二生命的清淨心.在這個清淨心所生的心念並不是像第一生命是由思想意念的刺激而生的,事過境遷就忘了.不是這樣.這裡的無住生心的心是從真正的生命本質中產生出來的,是緣起生心,緣滅心滅.這個心的出生與妄念心不同.換句話說,金剛經講的就是真心與妄心應如何區別,放下妄念即是.也與金剛佛所說的真我與假我是一致的.


    這裡提一下四相的意思.通常我們將四相應用在我,你,他人,時間的生活現象上.但是四相另一個意思是指妄念.例如:對於一個問題,你有三個處理方案.看看,每一個想法中(妄想)是不是各有一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同時每個想法會依五蘊的
    而不同.所以經中說:無我相,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就是說:放下妄念,放下意念.又說菩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諸色生心,不應住生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放下妄念,剩下的就是真實生命中的清淨心.進一步,看看這個真實生命.第一>>它可生一切法.第二>>它可起一切,例如:福德性,布施性,清淨心性,大悲心性,菩提心性,小乘佛性,大乘佛性..等等.這樣應可以知道為何提到福德性吧,關鍵在引申說明的存在.六祖的何其自性本具,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就是從此悟得的.


    3.金剛經的修行途徑.
    金剛經的修法如果以經文直接舖陳來看,應該是息諸妄念,先顯清淨心.從清淨心看到真實生命的本體,這個本體的性(自性)能生一切法.當緣生時,由這個真實生命的本體性生心.當談到相-法相-非法相,有情世界-無情世界,一切都是自性的顯現,例如:布施生自布施性,福德生自福德性.這個解釋所有
    大身,非大身,是名大身的語言模式.接著,如何發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心?起點就是要先見到真實生命.因為無四相就是無妄念,無妄念目的何在?指向的地方就是顯示真實的生命.以真實生命行一切善法,得到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沒有禪定就可以成佛,這是圓融道的修法.這跟金剛佛所教的:以真我為出發點,日常生活中,以慈悲,寬容心對待一切,最終將成就佛道的說法是一致的.依我的見解,金剛佛的教法次第比較清楚.


    事實上,金剛經的四相,五蘊,六塵是最常被用在"次第道"的修行,這裡就不談參禪打坐了.所以,金剛經是總括了兩個修行的途徑,圓融道與次第道的修法精神.


    4.持戒修福.
    這裡所講的戒應特別著重於不起妄念,時時用真心修行.無我相行布施福德大.以無我相莊嚴佛土,就對了,真名菩薩.若以有我相的心修福,修的是世間福德,若以三輪體空修福,修的是福德性.那麼想想,如果是持戒修慧,持戒莊嚴佛土,持戒佈施,持戒禮佛....等等,修的是什麼?真的增長的是什麼?






    個金剛經最常見的語言模式為例莊嚴佛土,非莊嚴佛土,是名莊嚴佛土.我們用另一個方式說:有一個莊嚴佛土的相,也有一個莊嚴佛土的性,兩個都存在我的生命中,所以叫做莊嚴佛土.因為我有兩個生命,一個叫緣起法界中的生命,一個叫性起法界中的生命.這個語言模式一直在告訴我們:修行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修行。 看來即使修次第道的行者,終究也是要走如圓融道的修法.其次,看看在平常生活中,凡夫著重的的是的執著,修行人著重的是的長養.感覺一下,我在布施時,我知道這是一種.但是我真實生命中有一個布施性,就是有了它,我才能做出布施這事.如果真的覺受不到,想想在我的生命的某一個角落,一定有這個布施性的位置.這個性從那裡生出來?從那個清淨心的本體.如何找到清淨心?放下妄念(意念).所以這個語言模式說明了性相存在的關係.

    但是我們要不要將這個性德的成長時時放在心上?不要."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諸相指的是離我相(我執),離法相(法執),離非法相(放下離我相的意念,及放下離法相的意念).簡單說,就是放下所有的意念,妄念,日常生活中默默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自然可以無形中長養我們的成佛性德.


    5.真實生命中所看的世界.
    真實生命是在性起法界中,住於一真法界裏它是如何看娑婆世界?以下幾點感覺有點雜,但是有些觀念用這個角度來看,好像順一點.


    5-1六道眾生.六道眾生皆是緣起法界相.以性起法界看緣生緣滅,則無眾生可度.但是菩薩身在緣起法界中卻是要經過歷練,以淬鍊心中的性起法界.


    5-2相-法相-非法相.皆是緣起法界中的思維模式,與真實生命的思維途徑不同.前著因妄念相續而生心,後者是真實生命本就具有的生命特質.緣起則升,緣滅則隱.


    就這三者的意義可以探討一下,取相跟取法相可以是我執與法執的意念,但是非法相常常被解釋為空性,所以不取非法就等於是直接被解釋為畢竟空的境界.我是覺得整本書講的都是妄念(意念),一下子跑到畢竟空上的說法,似乎突兀些.讓人感到水平面到這裡就高低不同了.

    我是覺得應該解釋為:不取無相,不取無法相.因為取相,取法相就是”執有”,落入分別,對待,二元的紛爭.那麼就取”無相,無法相”吧!可是這又怕落入空觀的獨善其身的意念.所以大乘菩薩為了不捨眾生,所以要不取無相,不取無法相,還是要回到”執有”的緣起法界中度化眾生.但自己還是無住生心,故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裡也印證了即使"理相"圓滿了,"事相"還是要修的.

    5-3
    不住相布施.布施有兩種情形.一者.五蘊的識生出布施的念頭.這是住色生心.但如果是布施心緣生自真實生命中的布施性.那這的布施心就是無住生心.


    5-4
    福德與福德性.要培養真實生命中的福德性.每個人的福德會因所做而有多少的差別.但是每個人的福德性卻都是一樣的.


    (
    布施性,福德性,之外還有很多.這裡一直在告訴我們:真實生命自己本具有能生一切.引觀音十法的偈:雖空性中無動,然以無為大悲故.這就是大悲心生於真實生命中的大悲性.\再引:六祖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5-5
    須菩提實無所行.是樂阿蘭那行者.須菩提絕不是沒有修行,只是從性起法界看緣起法界,緣起法界的修行是不存在的.反之,也唯有用實無所行才能契入性起法界.


    5-6.
    成佛道上不應以成就佛土為目標,也不可有得阿耨多羅三邈的念頭.只能用清淨心.行一切善法,自然就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裡就是說圓融道的修法.沒有入定的修法.但是那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就是-用真實生命修行.


    5-7
    大乘行者.能受持此經為人解說.說明要具有大乘性的行者才能接受大乘思想的經典.至於自性能生萬法,為什麼有的人不能發大乘的心呢?因為過去沒有機緣.如何引發這些人的大乘性?這也是菩薩度眾生的工作之一.


    到這裡我心中升起一個疑問!!後面提到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是無法可得.是要自己修圓融道與次第道,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佛跟你授記了.想想,這麼長的時間修行,我們成長的是甚麼?性.成長以前沒有的善性.這個性的成長是看不到的,所以佛說無法可得.因為是性起法界中性上的成長.這是我的推測.不一定對,這點向大家討教了.


    5-8.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沒有主格.
    因為:若菩薩做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這話有主格)如來(自性)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佛土(自性是不會做這樣想的),是名莊嚴.(以無我相,行莊嚴佛土的事,才真的是自性的莊嚴)(因為是自性的事,不是我相中的事).
    又: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知道以無我相的心對待一切法,慢慢就可以成就無生法忍(般若的智慧).

    5-9.
    放下意念入性起法界之後,為什麼要無住生心?
    法身大士如果不生心,就變成永遠安住在空境中,變成獨善其身了。 大乘菩薩道行者要度化眾生,那一定要無住生心,從"生心"去長養種種善(法)性.所以"生心"是證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的基本條件.

    金剛佛說這種菩薩稱為慈航渡者,每個慈航渡者的工作不一樣,願力也是不同.有的人只下來修一部份,有的人修全部.後者包刮從濟眾生苦,到接引眾生往生淨土.

    5-10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三乘等觀性空而有成就,但每一個法身大士所修的性德都不同,且心有大小,故而在成賢成聖上,自有不同之果.






    如何行"無為"?"善盡有為"即是.當你在廚房工作後,別人說:廁所髒了,你去清掃廁所.二話不說,就去做衛生工作,做完後,又有人說:前面客堂人多,你去接待一下.你很高興的去了.這就是你認真地當下活著,即無三心,即無妄念,這就是"無為"的實踐.善盡有為即無妄念,事事當下,三心(妄念,意念)不可得,亦即無心.

    5-
    11.無相與性起.

    讀般若經典最不易感受無相與性起的關係,相即是意念,性即是真實的生命.生命可以生出意念,意念不能生出生命,就如母可以生子,子不能生母.所以""是由""起而生,沒有相可以有性,沒有性則相亦不存.

    要了解般若,首先應先知道"生命的存在",如果沒有生命這個先決條件,那麼就不必談"自性"或者"",所以這個生命就稱為本體或自性.就因為這個生命,所以我們才有覺知.當緣起時,性就自起;當緣滅時,性就自滅.當相續的緣起出現,相續的性自起,當相續的緣滅而性不自滅,則我相起.故而,破我相最便利的方法就是"不取相".金剛經中所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任其緣生,任其緣滅.不取"",即如如不動.

    自性本體[體與緣起相應而性起[],接著性"起用"[用而產生相(意念,妄想).了解三者的關係,就知道如何見性了.這三者不是在同一個樓層的關係,是一層生一層的關係,所以你不可以說無四相剩下的是空無的,這是同一層樓的想法.你要想無四相所指的是第二層樓的自性起.有人稱自性是空性,:空指是性起法界,空是有的,不是一般空無之義.舉個例子:無我相指的是:你不要起意念,念頭的當下,是不是清清楚楚的""?自性在那裏,看見了嗎?當你見性時,你要再去感受第一層樓那個本體.當萬緣不起時,這個本體是死了嗎?不是,還在.但因無緣起,或不取"",就無性起,它就是如如不動.<<肇論略註>>:本無是一心之體,緣會是一心之用,實相,法性,性空皆一心所乘萬法之義.
    我們將相與性分開來探討與了解,這種說法叫做理事無礙.但是你看看,世界上哪一件事是性與相可以分開來的?相跟性觀念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你是沒法將法與相一分為二的,如果有這種認知,這就叫做事事無礙.
    -11.

    6.何為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是佛的境界,菩薩還沒到這個境界.可見這個無上正等正覺也是要經由修習的過程而成就的.所以,它是法身(真實生命)中的的一個境界.(因為凡夫到佛都有法身)這裡講"無法可得"是指修習者的心態.

    如何修?以無我相,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行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我的看法是:善性的長養遙指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的果位.

    如何得?無法由自己證得,是由佛授記的.

    能說嗎?無法可說.

    樣貌?
    1.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2.
    於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

    金剛佛說:"修行人的磨難很多,若是心磨不過就讓你成佛,當你起惡心的時候,眾生豈不要死多少人?故,磨難須徹底."可能這才是何時證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的準繩吧!


    .7.眾生如何與佛相應?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說:你若以有相佛,如:佛的雕像,圖畫,當作是佛的話,你就錯了.你要看的對象,講話的對象是這雕像或圖畫後面那個無相佛.而且你必須用真實生命與佛相應.其次,另一個解釋是將如來解釋為自性,你想證悟到自性的方法就是要捨棄意念,無念即無心,無心則念念淨念,即清淨心.清淨心的本體即自性,或稱真實生命.

    結語:
    如何降伏其心?放下意念(妄念).云何應住?住於真實生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句話已經告訴我們,你要完全捨棄緣起法界的觀念,才有辦法進入真實生命,進入性起法界.

    進入性起法界的境界就是法身大士,學佛者最終的境界叫"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也叫法身佛.當緣起時,對境則性起,此時稱為報身佛,因具足一切性,所以萬德莊嚴.若以大悲心故起念,則是菩薩的無住生心.這叫化身佛,現三十二相.若是執著六塵而動意念,這叫眾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4-7-27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师兄法布施!虽不完全明了,至少心中有个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27 16:24
  • 签到天数: 1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5

    主题

    425

    帖子

    32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626
    发表于 2014-7-28 1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4:1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4 19:11
  •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胜妙罗施食村定居同修

    4

    主题

    1363

    帖子

    6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941
    发表于 2014-7-31 2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4:18 编辑


    受益非浅,感恩无心师兄!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的意思就是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但是心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悟境。再深一層的悟入,應無所住還是不在乎別人與自己的關係, 但是他人與自己的關係還是存在的,這是大乘菩薩法。˙也是大乘開悟的法門。

    (感想)。。。。

    無四相入空境。清清楚楚的不生念。次第道。內修內證。

    無相生心入有境。清清楚楚但不在乎,不執著。圓融道。外修行證。

    金剛經的經文中所闡述的層次, 可以分:五乘共法的空慧之境,與入有的大乘行法。

    金剛經將內證與行證同時陳述。度盡眾生,而無眾生得度。度盡眾生是大乘行證,實無眾生得度是五乘共法的內證空境。凡夫是因地行者,羅漢是見性行者,菩薩是大乘行者,佛是圓滿覺者。每個階段同時都有內修與外修的認知。如果沒有大乘的外修,就會落入自了漢的坑洞裡。

    金剛經將修行分成四個階段。

    1. 凡夫階段修無四相,修無念,修法佈施勝於財佈施,發大乘心。以無念
    見性為主的修法。

    2. 羅漢修不可作是念,我是阿羅漢。修佈施,發大乘心。以完全捨掉<我>為重點,用忍辱仙人為例。

    3. 菩薩迴入娑婆世界行菩薩道,面對眾生首要重無我相,不在乎自己的得失與別人的看法,盡力去做就好。這是圓融道為主的修法。向內是修無我法,向外修無佛土莊嚴。目的是讓無上正等正覺顯現出來。

    4. 佛的階段是諸法如義,是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是覺性的圓滿。



    金剛經一直提到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無法可得,而佛已證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首先,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是佛授記的,不是自己認可的。其次,以真實無有之法得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就是以無四相,行一切善法而成就的。度一切眾生即是善法,又因一切善法是夢幻泡影的有為法,無一眾生得度故說是無有之法。無四相就是實相,用實相行一切善法就是大悲菩薩行,菩提心。這是圓融道上的善盡有為,即是無為的行法。簡明的說,就是本著自性的覺知,盡心力行一切善法,雖然知道就自性而言,是無所為。但是當不斷的利益眾生時,你的覺性是一直存在的。最初凡夫時修無念的覺,羅漢修不可作是念的覺,菩薩是修無我相及無莊嚴佛土的覺,最後自然成就佛的無上正等正覺。金剛經從頭到尾都在講<覺>,感覺上,這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像是動詞,而非名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00:1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0

    主题

    14

    帖子

    179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538
    发表于 2014-8-22 1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4:1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11-12 20:30
  • 签到天数: 1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0

    主题

    887

    帖子

    5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阿比甲当嘎。嘛嘛郭林塞门达

    积分
    12517
    QQ
    发表于 2014-8-22 22: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4:1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9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5024
    发表于 2014-8-23 19:3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31 14:19 编辑
    yyv_82 发表于 2014-7-27 16:11
    谢谢两位师兄法布施!虽不完全明了,至少心中有个概念。

    如果你想要今生得道得果,那么我建议你读诵抄写无量义经, 佛说此无量义经能帮你达到这目标。
    无量义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9-8-31 12:11
  • 签到天数: 7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307

    主题

    0

    帖子

    1909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我若不慈悲,谁替我修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0
    发表于 2014-8-23 2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eddy 发表于 2014-8-23 19:39
    如果你想要今生得道得果,那么我建议你读诵抄写无量义经, 佛说此无量义经能帮你达到这目标。
    无量义经 ...


    谢谢师兄的建议,待有时间我可能会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9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5024
    发表于 2014-8-24 12: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开悟就要勇猛精进不然会懈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3-29 23:06 , Processed in 0.17151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