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5|回复: 1

什么叫 「依义不依语」 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291 天

    连续签到: 10 天

    [LV.8]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候补

    77

    主题

    691

    帖子

    371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418
    发表于 2023-9-5 2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3-9-6 13:34 编辑

    [转贴]
    什么叫「依义不依语」 呢?

    什么叫「依义不依语」 呢?佛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意思,如果死在语言文字上了,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指向的话,那是不行的。比如说,经中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往生,如果你误解说 「我只念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再不用念了」,那就是没有懂得《无量寿经》的意思;如果「依义」,如祖师讲的,祖师讲 「乃至一念」、「乃至十念」 是多到一辈子念佛,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临终才遇到佛法,一声、十声也往生,这个叫「依义不依语」,你光依表面语言,就可能出问题。
    -本源法师
    *-*-*-*-*-*-*-*-*-*-*-*-*-*-*-*
    依义不依语
    读过历史的人都晓得,佛学所有的经典,都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写的,而是佛圆寂后,由弟子们回忆写出来,这到底可靠不可靠?佛经翻译成中文或其它的文字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翻译人自己的意思?像这类的疑惑太多了。所以佛这一句「依义不依语」,破除了我们的疑惑,只要意思合于佛义,言语上多说少说、怎么说没有关系。因此在中。。国译经史上,有义译与直译两种,罗什大师的翻译是依据经文大意而翻,所以属于意译;玄奘大师则是直译,依梵文一句句的翻译过来。鸠摩罗什大师是翻译经文的大意,没有顺着经文更容易契机与理解。
    -香港佛教文化协会
    *-*-*-*-*-*-*-*-*-*-*-*-*-*-*-*
    依义不依语佛法里面有义理、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道理是很深奥的,有很深奥的心境,有很深奥的道理。我们要依据佛法里面的深意,而不是从文字去看。文字就是一种语言,有时候我们想,这一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结果想错的也有,我们就是依文解义,依照那个文字,去想那个意思,结果想错了,所以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深层的意思,在深层的意义里面,有什么样的意义?在佛教里面叫密意、深意,深层的意思是什么?一般人都是从表层、从表面去、从文字上、语言上去看,很容易看错的。所以说,佛法一定要透过善知识教导我们,善知识是懂得密意的人,懂得深层的意义。没有释迦牟尼佛、七高僧、亲鸾圣人把佛法的密意告诉我们,我们也不能知道,所以说,听闻佛法要依义不依语,这个语就是文字语言,从外表、表面去看,很容易看错、听错、想错,所以要知道深层的意思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要依靠的。
    -慧律法师《祈愿正法重现》一书
    *-*-*-*-*-*-*-*-*-*-*-*-*-*-*-*
    所谓“依义不依语”,是指依止于经义(经书所表达的内在的意思),不要依止于呆板死板的话语词汇。这是引导大家不要执着于佛说过什么话语词汇,而是要透过佛所说过的话语词汇去了悟佛所表达的真正的意思。这就好比读诵寓言,我们不应该执着于寓言中的话语和词汇,而是我们应该明白寓言究竟向我们传达的是怎样的意思(究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佛陀在告诉大家修习佛法应该以内在的义理为依止,不要以过于执着于佛说过什么样的话语和词汇。
    *-*-*-*-*-*-*-*-*-*-*-*-*-*-*-*
    依义不依语(梵语artha-pratisaranenabhavitavyam na vyanjana-pratisaranena),又作随义不随字,取义不取语。谓修道者当以中道第一义为依,不可以文字、语言之表现为依。
    -如本法师着《佛学问答》
    *-*-*-*-*-*-*-*-*-*-*-*-*-*-*-*
    「依义不依语」
    依义不依语,就是在阅读或听人说话的时候,要依义理而不依语言或文字解读。因为,文字常是不圆满的,难以圆满表达一件事情的道理。因此,当你知道了字面意思之后,还要想这个文字有否其他的涵义,以此精神阅读佛经或来此阅读文章,那你才能吸收到精要。
    同样的文字或说词,其实在每个人的概念中,也常有误差。不管你在阅读文章,或是平常与人对话交流,你都要注意这个落差。所以与人交流时,我们需要不断的沟通,以增加彼此的正确了解。
    譬如,在午餐时刻有人问你说:「吃饭没?」
    你可不要因为刚才午餐吃的是「面」,你就说没。这可以说「吃饭没?」代表的是用餐了没有,而非指吃饭了没有。
    在语言上的沟通就是要这样,要「自圆他说」。而平常在此读文章,或是读佛经,你也一样要「自圆其义」,这才能抓到文章的真意。
    *-*-*-*-*-*-*-*-*-*-*-*-*-*-*-*
    1.何为依义不依语
    所谓“义”,是指经论的内容;所谓“语”,是指经论的语言文字。比如,在中观论典中,语言文字也叫文字中观;文字中观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义中观,也即空性。依义不依语就是强调要着重意义不要着重文字。
    2.依义不依语的分别
    依义不依语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或内容。
    第一个内容所指的“义”,是指空性、光明、佛性、胜义谛、如来藏等等;“语”是指世俗谛,也即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够描述,五种感官可以感知到的世界。
    “依义不依语”就是说,要相信胜义谛,不要相信世俗谛。胜义谛始终是真实可靠、永恒不变的;世俗谛会随着我们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是靠不住的,是虚假的。包括因果、轮回等等一切,都成立于世俗谛的层面;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因果、轮回都是虚假的。
    比如说,在没有成佛之前,虽然我们从理论上明明知道,自己现在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存在的,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一切又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世界又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当成佛的时候,在佛的境界中,不清净的世界和清净的世界都消失无踪,因为清净与不清净都是心的习气的反射,当我们的阿赖耶识彻底断除,仅剩下纯洁的如来藏时,由习气所反射出来的现像也一并化为乌有。
    第二个层次是说,在世俗谛当中,我们要依靠经论的内容,而不能依靠文字。
    3.如何依义不依语
    1)摆脱文法的繁冗规则
    一些印度的外道学者写的论典辞藻极其优美,就像诗歌一样,但因为过于执着文字,反而喧宾夺主,影响到论典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佛教为了打破这种可能引起傲慢的陋习,而故意让一些密宗续部的很多用词违背文法,其良苦用心,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执着于文字,文字表达越简单越好,以便使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这样才能调伏众生的烦恼。但也不能矫枉过正,陷入另一个极端:仅仅抓住意义,根本不考虑语言。如果完全脱离文字,内容也无从表达了。
    不过,在辩论的时候,因为它的用词要求很高,一字一句都不能有漏洞,否则会因个别文字的疏忽而全军覆没,所以在辩论的时候,还是应该注重文字。
    2)不应拘泥于字面上的矛盾
    另外,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的经典中告诉我们,一切万法,包括胜义谛、世俗谛、众生的烦恼与佛的智慧,都是空性,而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中,又说如来藏不空、实有;龙树菩萨的《中论》与无着菩萨的《宝性论》,在用词上也有很多差异;然后格鲁巴的自空中观与觉囊派他空中观也存在着词汇、语句等方面的差别:自空中观的有些学者认为,一切都是空性,没有不空的事物。如果承认不空,就和外道不可思议的自我完全一样了;而他空中观的有些学者却认为,如来藏就是不空,并引用了《楞伽经》、《解深密经》等大乘经典的大量教证,以证明如来藏不空、不变、清净、自我等等。
    如果我们依语不依义,那各个学者之间就会争执不休,自空中观会贬斥他空中观顶多算是唯识宗,根本不是中观;而他空中观又会说自空中观是不了义的等等。传说印度的月称菩萨和赞扎郭木当年就为此辩论长达七年之久,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很多论师也为此论题有过数不胜数的激烈争辩。
    但如果我们真正依义不依语,那所有的争论也就偃旗息鼓了。其实,密法的大手印、大圆满,都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的:如来藏是光明、不变、存在、不空、自我、清净,但这与外道讲的自我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如来藏同样也是空性的,其中不存在不空的物质或精神,但如来藏的空性不是像虚空一样没有光明的成分,而是存在着光明的现象。因为光明的现象始终存在、常住不灭,所以也是常有的、存在的,故而也可以叫做自我。
    这样理解起来,第三转法轮与第二转法轮,龙树菩萨与无着菩萨,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也就不但不矛盾,而且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显得更为圆满。
    所谓大圆满,是指在心的本性中圆满了一切轮回和涅盘。也即是说,心的本性,实际上就是如来藏。因为心的本性如来藏既是光明又是空性,所以修一剎那的如来藏,实际上就已经修了佛陀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所有经典的内容,可见二者是圆融一致、毫无分别的。
    倘若一直去追究语言的差异,就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佛的密意,所以不要过度执着、局限于表面的语言文字。
    -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
    *-*-*-*-*-*-*-*-*-*-*-*-*-*-*-*
    可是第二句,「依义不依语」,这就活了,你要依佛讲的意思,不必依佛的语言。
    这句话说了之后,经可不可以翻译?可以。意思对了就行,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没关系,你把它换一句话说也没关系,只要意思正确,意思没有违背,你看「依义不依语」。
    佛经翻到中。。国来,从梵文翻到中。。国,每个人翻得并不一样,不可能两个翻译的人翻译的文字一个都不差,哪有这种道理?
    我们在《大藏经》里看到,《金刚经》大家很熟悉,有六种译本。《大藏经》这个六种译本不一样,梵文原本都一样,这种情形很多。
    -净空法师嘉言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5-19 09: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

    主题

    249

    帖子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190
    发表于 2023-9-6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点在于,义的认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5-2 08:27 , Processed in 0.1713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