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3|回复: 0

【佛学常识】​玄奘对佛教有多重贡献,曾被称作“大乘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7 17:28
  • 签到天数: 15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494
    发表于 2021-12-21 1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学常识】​玄奘对佛教有多重贡献,曾被称作“大乘天”

      玄奘对中。。国佛教有多重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佛教诸宗初备,呈现立宗的趋势,但是各宗学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玄奘想解决这些分歧,于是西行求法,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翻译大量经典,倡导法相唯识理论,并创立了法相宗。
      玄奘(600一664),本姓陈,名袆,洛州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生于儒学家庭,排行老四。玄奘自幼聪明,据说他八岁时,父亲坐在几案边上给他讲《孝经》,讲到“曾子避席”时,玄奘忽然整理好衣服,站起身来敬立一边。父亲不明所以。玄奘说:“曾子闻师命避席,玄奘今奉慈训,岂敢安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由于家境不好,玄奘自小跟已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同时也读些如《维摩》《法华》等佛经。他十三岁时在洛阳出家,仍兄弟同寺。隋大业末(617),为避兵乱,玄奘随兄到长安,随即又去成都。唐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大戒,次年离成都,顺长江东行访学。贞观元年(627)回到长安。
      玄奘多方参学,但佛教各宗派的理论学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所以他心中有很多疑惑,于是立志追根溯源,西行求法。玄奘上表要求出国,但没有得到唐太宗批准。玄奘西行的志向并没有因此受到阻挠,贞观三年(629),他私出边关,渡流沙,行万里,历经劫难,终于抵达天竺。玄奘于贞观七年(633)到达摩揭陀国王舍城,城东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佛教的中心,学问包括哲学、佛学、逻辑、医学、工艺、音韵等方面,常住僧数万,当时的主持人是精通一切经论的戒贤。
      玄奘在此跟随戒贤学习五年,实现了在国内时的愿望,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十大德之一。后来,玄奘又离开那烂陀寺,进行更广泛的参学,先后到过东印度、南印度和西印度,最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在印度十七年间,他遍游五印,亲践一百一十国,广泛参学,几乎学遍了印度所有的大小乘学说,经过这一番学习,玄奘已能对瑜伽和中观融会贯通,这得到当时戒贤等人的赞赏,由此,玄奘在印度声名鹊起。当时中印度的戒日王请他去制服南印度正量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中的观点,玄奘作《制恶见论》,戒贤等人看后高度赞赏。
      学成之后玄奘准备回国弘法,戒贤同意了。回国之前,戒日王为他在曲女城举行无遮大会,五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和外道都来参加,会上,玄奘提出了他在《会宗论》和《制恶见论》中的观点,十八天内,没有一人能提出疑问,大小乘僧一致推崇他,玄奘自此而有“大乘天”“解脱天”的称号。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到达京师西郊,道俗相迎者数十万。当时唐太宗在洛阳,玄奘将带回的经像放在长安弘福寺,就去洛阳向太宗汇报。太宗希望他把西域见闻写出来,又劝他还俗从政,前一条玄奘答应了,后一条却没有从命。玄奘的志向是译经,太宗安排他在弘福寺建立译场。
      玄奘回长安后,组织了一套包括证义、缀辑、录文、证梵、安字在内的翻译班子,同年五月就开译《大菩萨藏经》,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同年慈恩寺建成,寺内专设译经院,玄奘迁入此寺译经。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了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卷,玄奘又要求在寺内另造一塔,即今大雁塔。自永徽至显庆之间,玄奘译出了毗昙类经典,晚年译出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他还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翻译为梵文,正因为这样,持《大乘起信论》的非中。。国撰述的学者,都以玄奘此译为论据。麟德元年(664),玄奘因疾而在玉华宫逝世。
      玄奘回国后的近二十年内共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五十卷,玄奘的译介重点是瑜伽行学派和说一切有部论著,又对般若经做了系统的编纂。另外还著有《大唐西域记》等作品,一些表、启、书等则收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
      玄奘是中。。国法相宗的开山祖师。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而得名。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也叫作唯识宗。唯识宗的代表观点是“万法唯识”和“转染成净”。
      “万法唯识”强调没有心外独立之境;“转染成净”是要不断地清除心识中的染污,转变凡夫的心识而成就佛的智慧。
      玄奘之后,该宗分为两个系统,即圆测学系和窥基学系。圆测曾就学于真谛一系。他的知名弟子都是新罗人,他是新罗法相宗的始祖。窥基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他独善因明学,信奉弥勒兜率净土,弘扬《法华经》。
      法相宗远传朝鲜和日本。玄奘往生百余年后,日本僧人金刚三昧(818年前后)游学印度时看见僧寺中画有玄奘,看见中印的僧寺中都画有玄奘所着的麻履(即麻鞋)及所用的匙、箸,以彩云烘托,于是“每至斋日辄膜拜焉”(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三)。可见当时印度佛教界已把玄奘的麻鞋当作佛的足迹一样敬重、供养了。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3-29 01:58 , Processed in 0.1091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