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06|回复: 0

[转帖]开智慧的缘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23 15:0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5

    主题

    1302

    帖子

    2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积分
    43283
    发表于 2005-8-16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智敏上师 一九九八年戊寅年十一月廿一日晚课后开示: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因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方法。广大积聚资粮之后、广大听闻,所听所闻到的就可以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没有积聚广大资粮而去广大听闻,不管听得怎么多,都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进步。” 这两段文字,内容甚好,不过《广论》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位同学很认真,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则说明《广论》文义较深,一般人不容易把它掌握好,因为这些道理都是《广论》中所含有的。不是你听一点半点,一遍两遍,中间插进来听一点就能了解的,真正的殊胜呀,就是要反复地学,了解,对境来验证我们的修行功夫,而且调伏我们的烦恼,把佛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从这个当中也反映了现在一般人所存在的“只顾学理论,不顾培福德”的倾向。 阿底峡尊者最得意的弟子是仲敦巴仁波切,在家弟子,即噶登派的创立者。他是侍者师,他是给尊者做事的,并没有象他们想的那样一天到晚看书的,或在林间修禅定,没有。但是他培福净了罪障,最终成就最大,超出了专门闭关精进修行的大瑜伽师。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要开智慧,不能离开福报”。 而有些人偏面地钻研知识,那么我们再看看每日诵的《药师经》,此中说道“虽有多闻,而增上慢”,有了多闻而增上慢,为什么?甚至有的“佛学家”认为佛陀在某些地方说得很对,而某些地方对现在说来,却是不这么适合了,或者有了偏差了等等,没有信心的佛学者就会产生这些错误。或者呢,我比你学得多哦,比你高,“增上慢”这些都会产生。这是多闻的人,要提高警惕的,这是一种自然趋势,那么我们非提高警惕不可。 “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这就是《药师经》上讲的,有了增上慢,便会出现“自是非他”,我比你强,自己的都对,与正法不契合时就会“嫌谤正法”接着便是“为魔伴党”,多闻本是好事,但由于方向不正确,“我执”没有放下,便成了魔的伴党,于是“天变成魔”实在可怕!宁可前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呀。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自己堕邪见,还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文我们天天念,但真正警觉观照者并不多,只是念过去就妥了,根本不去对照,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能偏面地追求知识,我们多宝讲寺不办佛学院亦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宗旨是“学行并进”。 下面是《福智之声》中另一段文,大意是:弥勒日巴去拜见玛尔巴上师,还未见到以前,玛尔巴在定中观到一殊胜佛塔,但被垢尘所蔽,他亲自洗净这佛塔,当其洗净之后,宝塔大放光明,遍照三千。 从中表现弥勒日巴尊者,内心本质修持很强,但由于身口之业障很重,故于前生未证果位,但其资粮却是积集足够,故此生则不须广闻,但经忏除罪障清净,就可以了。这也是玛尔巴上师用各种方法,房子拆而又建等等之用意所在。(我们都看过弥勒日巴尊者传,弥勒日巴为了学佛求法,为法忘躯,你看他的善知识师长如何考验他) 所以学法修行不能只看今生,如六祖等,(禅宗六祖一字不识听金刚经的偈子就开悟了),亦是往昔积集广大资粮今生才能一闻千悟。 我们修行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并非就此一世。但就我们来讲却是很难肯定宿世是否具有广大听闻,但以自己行持表现来看,大概可以知道自己宿世习气是哪一方面比较重。故末法时代是两个方面都要做,广大听闻要做,积聚资粮也要做。若是一闻百悟,这说明你过去曾广大听闻,反之,感到一窍不通,听了半天听不明白,甚至苦闷,或理解错误,便说明过去没有多闻。所以什么都不学,开悟从何而来?我们要想有果实,首先要有种子,种子要发芽,芽长成树,然后开花,最后结果。种子都没有,芽也没有,芽无则树无,无树则不能开花,没有前面这些,果实从何而来? 这些道理《广论》里面都有,但各人因缘不同,很多人对珍贵的佛经论典,因难以了解,而得不到好处,但对世间具体的事理,有时却易得领悟。文中又言:“应该广大听闻,但弟子的毛病,是对听法很有兴趣,但行持却很差,烦恼很重。”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法劲道很大,行持很差,甚至背道而驰,学法越多,烦恼越重。大家也有体会,一般人刚开始,一片虔诚,学法兴趣很浓。时间一长,(居士来到寺院教育几句受不了了,不来了,也不听了,烦恼了,)出家人头一剃,沙弥戒一受,或者登上了比丘坛。便认为培福之事,与我无干,(我现在是大比丘、比丘尼了,这些都不是我做的)该是其他人做的。(居士更不的了,我天天护持师父,我是护法,庙里吃的、喝的都是我供养的,来这还叫我干活培福等等,感到不满,认为这是其他人做的。)而一个寺庙是靠大家护持起来的,你一个人整天拿着一本书,超出大众之外,什么事都不做,自然便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便起烦恼,起了烦恼,则呆不住。这些人在本寺,已是屡见不鲜,越是学法,烦恼越重。初始来时,虔诚恭敬,到后来,矛盾烦恼越来越多,呆不住了,跑了,导致背道而驰。这些皆是“我执”之故。 文中又问:“如果不听闻,很容易流于盲修瞎炼,”该如何解决? 分析“这种现象,就是贪嗔所引起的过患”而我们的贪嗔从何而来呢?--从“我执”来,始终把自己放在主要地位,他人放于次要地位,甚至于损人利己。 “我们在修学当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障碍出现,但是,不要因为有这样的障碍而放弃。”应该断除烦恼,当烦恼生起时,要反观自己,即“照妖镜”要照自身,不要尽照别人,经常思维“我这种想法,这种要求是否正确”。说的彻底一点,若这个常住垮掉了,大家学法亦谈不上了。所以要针对这些障碍,努力的去对治它,克服这一切,不应说自己没办法做到就放弃了。(你想寺院垮了,常住垮了,师父整天忙碌于寺院,大家学法就谈不上了,成了空谈了,所以无论在家人出家人来到这个道场都要好好的维护护持这个道场,维护僧团和合共修,维护道场清净,严持戒律,精进修行,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的小事放到一边,要多替常住着想,多服务大家,不要自私自利。) “如果自己没办法行持,那你起码也要祈祷”。“另一方面要做到的就是对今生利乐贪著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治它,要让这一种贪著减轻。” 现在很多人对学法兴趣提高了,这是好事情,但我们要知道,学法是学什么? 第一, 是得正知见,分清邪正、内外道,明白什么是佛的真正教义。 第二, 是指导行持的理论--学的是用来修的,不是拿去“兜售”的。为了名闻利养,正如帕绷喀大师《三主要道》所说,这样将成为恶趣之因,将来亦难脱恶道。(对学习佛法了知的多少,都是为了解脱,对治烦恼。) 一般人都是喜欢偏求知识,而不重视培福,福报与智慧的关系在西藏讲得很多,在此,将福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向大家讲述一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用,能够以这种方式方法,更好的为我们修行带来帮助。) 宗大师广学中观,为了印证自己的见地,便请问本尊文殊菩萨,答言“还差”。宗大师祈请开示,文殊菩萨言:要得到真正的智慧(中观见),需要三个主要条件,因为一切法不离缘起。条件为: 第一,积资净障--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前面加行我们讲的很清楚,没有资粮修法就会出障碍,欲求智慧,要用福德去求,单有智慧,便易贡高我慢,甚至成为狂慧。而此种智慧,根本上说不会开悟,真正开悟的智慧是一切法甚深的般若智慧,我们学道的一般是广般若,真正深般若,是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此得到了,广般若的作用才会起,若无,则一切皆在世间上流转。如何得开悟?应广大的积聚福德资粮,净除罪障,并努力地忏悔业障。 第二, 修上师瑜伽,求上师加持。(广论上讲的三事求加吗) 第三, 依止善知识,即依止通达甚深般若的善知识,如理听闻正法。 这三个主要因素,缺一不可,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教授,依此,宗大师通达了甚深的中观见,欢喜之下,作了著名的《缘起赞》。他的智慧,就从积聚广大福德资粮,净除罪障等法而来的。(所以我们修行不要认为多干点活累的慌,少念点经不愿意,或者光愿意念经,什么活都不愿意做,我们修行要明白一个道理:什么都是修行,不要认为拿着书本就是修行。) 我们再举一个积福开智,现实的例子,这是海公上师常讲的一则公案:金山寺有一位香灯师,名持律师,人品敦厚憨直,常被人作弄,夏日大家晒衣被,有人戏言应晒蜡烛。彼亦恐“蜡烛生霉”,结果一晒之下,化为蜡水。维那师知道后很生气,便想迁他的单,乃出一个主意,对其言:“像你如此有智慧者,在此工作实为委曲,应该去学法,将来可作大。法。师,到时我给你敲引磬当维那。”彼信以为真,便去宁波观宗寺谛闲法师学法。因学不懂,谛闲法师便令其多多培福,令其行堂、背经等,彼一一依之而行,后来果然开智慧了。当上了大。法。师,因念及此乃行堂而来,故于讲经下座后,过堂用斋时,衣服一换,又行堂依旧,不怕丢脸…… 这个公案说明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学,虽然笨,亦能学好,不要自暴自弃,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只要肯学。再则即是依上述三条件中的“依止上师”谛闲法师令其做什么,皆一一遵行,再者积集资粮--行堂等事,集聚资粮培福报,(我的剃度师父就在厨房做了三十年饭,为什么后来有这么大的成就呀,朴素,用功,修行念诵不断,或是服务大众。)再者努力学法,文殊菩萨开示宗大师的三要素,其中或多或少做到了,故开智慧,当上了法师了。 我们闻后,应该有所感触,不要只作为故事来听,事情来了,还是老一套,“这个事我不行,那个事我没空”甚至于有些人起“妒嫉心”见他人成绩考得好,师父很赞叹,我考试考不好,学的不如他好,认为是客观原因,我事情那么多,我怎么考得好?认为自己差得因为太忙,什么事情给我弄了一堆,让我干,若是换一换,让我闲起来,照样我能考好。世间这种思想很多,我们出了家、皈了依、学了佛实不应该这样。 总而言之,学法的场所是一个道场,(包括论坛也一样),若只为个人名利,而不顾他们与常住,犹如海中共乘一船而不愿同舟共济,各搞一套,结果便是船漏,全船覆没。道场若垮掉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切众生的苦,我皆代受,这个目标现在不用定得太高,一个道场四十来人,我稍稍为他们受一点苦,这对菩提心还谈不上,能不能做到?为整个道场修行者,这里来的都是学法修行的,菩萨示现的亦或有之,我为他们代劳,使他们能修行好。若人人发此心,道场才能搞好,学法也能学透。若皆不愿为他人服务,只希望人人为我,最好自己看书,自己念经,别人都干活,都这样想,不管常住,大家如此,饭也没得吃了,最后便散掉了。 “持爱自己灾害百损门,持爱有情一切功德基。”持爱自己是灾害百损的门,一切灾患都从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生,客观因果规律是辩证的。想要大福须布施。欲求大贵,须忍辱持戒。如果不培福,单靠看看书,欲求开智慧,则不可能。即使满腹经纶,滔滔不绝,若去弘法,亦弘不起。很多有学问的人,打不开局面,什么原因?一讲没人听,福报不够,摄受不住。反之,福报不够,法也学不好。福报没有了,甚至寿命也就完结了。福德跟智慧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再看看日常法师出版的这本书,它的名字,《福智之声》。福放在前面――有福才有智,没有福,智哪里来?福智两者是硬拆不开的、辩证的,我们偏偏就发现有些人只要智,没有福。这个我们认为是不对的,你们听了《广论》也好,或者将来听听《俱舍论》也好,最好你们是着重地深思一下。我们学了法,不仅仅是背得点东西,知道些名相,跟大家讨论起来争个胜负,内心还是有烦恼,而且更多,这不是学佛法。将来在信徒面前夸夸其谈地说一套,努力争取为名利,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吗?不是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出三界,发心度众生,也要教众生都能这样做。 首先下手--断烦恼。(修行如果不断烦恼,对种种事情斤斤计较,小肚心肠,那怎么行?)烦恼是从无明产生的,为什么我们障住本性看不到,都是无明给盖住了。无明是烦恼的根,想要除无明,从断小的烦恼下手,(不要说大的能否做到,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个修行的功夫都不简单。)打仗样的,想要把主帅抓住,当然,主帅抓住了,事情就解决了,但他的部队在,他抓不住的先把他部队慢慢消灭了,要让他抵抗力没有了,他就可以抓住了。我们断烦恼,你要把无明去掉,自己要见自己的人空、法空的本性,那你先把那些粗重的烦恼去掉,贪、嗔、痴、慢疑、邪见及悭嫉等等都去掉,(我们修行上不去,多部分是在乎虚荣面子,什么都放不下,我执很重。)因此要断烦恼的时候,那首先是要克服我执,就是要对人家多多利益,(做了以后不要想着你还受我的恩惠呢,如果我为你做事了,那天两个人翻了脸,就开始摆功,这都不行。)更要做到三轮体空,(作者、受者、所作的事情都不要去执着)对照空性。 一切法空它是提纲挈领的,不能当作口号来唤,学法不是喊喊口号的问题。大家到底怎么做?应该依照经、律、论去做。学法听法修法等等一起都是为了度众生,若是你为爱自己出发的话,一切灾害苦果都会造成,若为他人的利益出发的话,一切功德的基础都在这里,真正成佛也从利他这里来。 菩提心,成佛的基础,(如果你没有菩提心,你修大威德等等,你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就。)就是利他,菩提心不是利他是什么?除了利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修大威德就是要有菩提心,如果你念半天大威德,烦恼嗔恨那么严重,说你几句就受不了,都想好事自己做,便宜自己占,坏事都给别人,那怎么能行?)那它最后的果呢?就是菩提的果――成佛。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真正学佛要从此处下手,要学会利他,为常住为道场、为正法,为论坛,做些实事。勿要死于文字下边,只说不做,成个书呆子。 我们修行一定要把这方面做好,这样修行才有进步,解脱才有望,在修行的时候福慧不可偏离,在家人也一样,平常在家用功,有时间的话还要到道场多发心,去陪福报,去亲近善知识,不要认为寺院不如法、道场不好,我自己在家里天天用功就行了,你不要忘记了,道场是陪福报的,三宝门前福好修呀,你脱离三宝脱离善知识你去哪里陪福呢?但是也不能老到寺院,工作也不要,家也不要,这都是不如法的。 这些一般人做不到位,多数人都是想着利益自己,不愿意发心服务大家,这样你就会受很多的苦,如果你没有福报,你天天享受十方的供养,到时候你怎么能不生病?各种事情能不发生吗?一切业障都现前了,因此我们要多陪福、多用功、多发心服务众生。一般人修行上不去就在于:总是好的贪,坏的嗔,而且觉得别人有点修行有点知识就生忌妒心,好的学不会,坏的一看就会,看见别人做点好事就嫉妒,看见别人干点坏事、倒霉了,他就开心了,随喜恶行,这是极重的恶业。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见别人造恶业了,要当一面镜子去对照自己,不要看见别人倒霉了、做坏事了而欢喜,随喜恶行,这是极重的恶业呀!比如:当你听见一千个人被杀了,你觉得快乐,感到安慰,那么你就得到了等同杀一千个人的沉重恶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5-10 18:31 , Processed in 0.1246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