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2|回复: 0

[转帖]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清静(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主题

6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642
发表于 2005-11-28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12-21 19:26 编辑

< >往内在寻找自性</P>
< > </P>
<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P>
< > </P>
< >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质问我:‘佛陀所说的话,怎么如此狂妄!’</P>
< > </P>
< >我告诉它是误会了其中的意思:</P>
< > </P>
<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不是色身,而是指真我、是指本性,天上天下只有本性是最尊最贵的。’</P>
< > </P>
<;P >所以,我们赞诵经文,要了解佛经所指的涵义,例如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意思是说不要受六根的束缚、不要受六尘的诱惑,对于外境不拒、不留,心不为所动,这样就能够‘唯我独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拥有无量的智慧,心就可以独自存在。‘独自’是件不容易的事,例如开车,一旦遇上塞车,许多人都会情绪烦躁、拼命抱怨,很难置身事外。所以,人大都在不自觉中受到外境的影响,无法将自己的心独立。</P>
<;P > </P>
<;P >有一次,我去台东演讲,途中路面非常颠簸,在车上弟子就说:</P>
<;P > </P>
<;P >‘师父,很抱歉啊!’</P>
<;P > </P>
<;P >我告诉他:</P>
<;P > </P>
<;P >‘这条路不错啊!像骑马一样,平常要找这种路还不容易呢!’</P>
<;P > </P>
<;P >我们碰到境界,只要观想成好的一面就不会起烦恼。</P>
<;P > </P>
<;P >烦恼、不烦恼都是心的问题,开悟的人为什么烦恼较少?因为悟到了大家都有本性,更加地认识自己,所以对事对物较不执著,烦恼相对也就减少。</P>
<;P > </P>
<;P >不二法门</P>
<;P > </P>
<;P >学佛要自在有几个原则:</P>
<;P > </P>
<;P >一、‘自他不二’:我与他都是同一本性而无所分别,例如:有人当面侮辱、伤害我们,如果只是个人而不是整个团体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容忍。因为以他人的立场之所以大发脾气,必定有其原因。佛陀说:‘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异己’,就是与自己看法、意见不同的人,我们要容忍他、尊重他,这样一方面可以去除我们的慢心,一方面可以减少与其冲突的烦恼。</P>
<;P > </P>
<;P >二、‘色空不二’:色法与空性是一体的。既然知道世间一切法皆是无常,就没什么好执著的。就像一只茶杯,将它分析,只是质子、中子、电子等化学元素,茶杯已经不存在了唯剩假名。但是,一般人因为不了解空性,所以对于世间的一切汲汲追求,追求不到就感到非常痛苦。如果知道世间的人事物都是假相,不可能永恒不变,遇到境界时,就比较能够释怀。</P>
<;P > </P>
<;P >三、‘生佛不二’:众生与佛是平等无二的。如果了解自己努力修行,将来也可以成佛;体认到这一点,你就不会感到自卑。有一位老太婆时常诵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次我就问他:‘老婆婆,您念佛是为了什么?’</P>
<;P > </P>
<;P >她回答:‘我要去阿弥陀佛那个世界,帮阿弥陀佛扫地、煮茶、煎药。’</P>
<;P > </P>
<;P >西方极乐世界那里需要我们扫地、煮茶、煎药呢?其实学佛很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P>
<;P > </P>
<;P >四、‘物我平等’:就是中。。国儒家思想‘民胞物与’的精神,我与天地万物皆同一体、同一本性,所以要爱护一切众生,发挥‘物我一如’的慈悲精神,爱护一切。</P>
<;P > </P>
<;P >只要我们消除心中一切的对立观念,就能契合进入不二法门,达到心里最高超的平衡。</P>
<;P > </P>
<;P >谦受益,满招损</P>
<;P > </P>
<;P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P>
<;P > </P>
<;P >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学,因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例如:有人称赞我们:</P>
<;P > </P>
<;P >‘××事都是因为你的关系才能成功。’</P>
<;P > </P>
<;P >我们应将功劳与大家分享,并应该谦虚的回答说:</P>
<;P > </P>
<;P >‘这是靠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成功的。’</P>
<;P > </P>
<;P >就像我有时到各地去演讲,弟子会告诉我:</P>
<;P > </P>
<;P >‘很感谢师父慈悲莅临,为大家说法。’</P>
<;P > </P>
<;P >我回答:</P>
<;P > </P>
<;P >‘如果没有主办单位辛苦的筹划,又没有专程来听演讲的人,我要说法给谁听呢?所以该感谢的是大家。’</P>
<;P > </P>
<;P >谦虚的人,对待别人的态度都是‘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好找坏’,如果以这种观念处世的话,就不容易被人伤害。</P>
<;P > </P>
<;P >曾经有一位老和尚,受到了他人的毁谤,但态度仍然非常从容,内心丝毫不为所动;一天,他拿著锄头在庭院里锄草,突然有一个人莽撞地跑来谩骂他、诅咒他:</P>
<;P > </P>
<;P >‘你这骗财骗色的老和尚!’</P>
<;P > </P>
<;P >老和尚听了没有生气也没有解释,只回答说:</P>
<;P > </P>
<;P >‘你自己没有就好了。’</P>
<;P > </P>
<;P >修行者心中光明磊落,不被环境所转,抱持著「如果我骗财骗色,我下地狱;但是别人没有这样就好了!’的态度来面对毁谤。不像一般人若听到他人的毁谤,会气得暴跳如雷,觉得受了伤害,大修行者却可以洒脱自在地一笑置之。</P>
<;P > </P>
<;P >‘谦受益,满招损。’谦虚的人的路愈定是愈宽广,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而骄傲的人,则不易为别人所接纳,并且容易为自己树立敌人。</P>
<;P > </P>
<;P >律己与宽人</P>
<;P > </P>
<;P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P>
<;P > </P>
<;P >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P>
<;P > </P>
<;P >所有罪业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毁谤三宝’,一般人不学佛、不相信佛法,因为因缘未至,当然无可厚非,但也请千万不要破坏佛经、毁坏佛像。</P>
<;P > </P>
<;P >有一次我到左营帮人助念,结果一接近死者,全身就起疙瘩;因为他的死相很难看。当我为他加持时,心里面总是不太对劲,想其中必有缘故。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太太以前学佛,常到护国寺听经,先生因不赞成她学佛,就将家中的经书烧毁,海青剪破。</P>
<;P > </P>
<;P >我们无法与佛法结缘,不相信佛法,这倒还无所谓,但千千万万别烧佛像、毁经书啊!</P>
<;P > </P>
<;P >世俗也常说:‘做人不要做得太绝,要留后路给别人’。</P>
<;P > </P>
<;P >人大都是严以律他、宽以待已;即使本身犯错,也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宽恕自己的罪过,这恰与弘一大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持完全违背。</P>
<;P > </P>
<;P >此外,切记勿在众人面前公开谈论他人的隐私,因为人人皆有自尊心,揭人之短、传人是非,是很没有道德的。</P>
<;P > </P>
<;P >事实上,不造口业,自己才是最大的受惠者。</P>
<;P > </P>
<;P >佛陀说:‘要原谅别人的过失,因为我们是由业力而来的众生。’严以律己,精进办道,不谈论他人的是、非、对、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P>
<;P > </P>
<;P >生活禅</P>
<;P > </P>
<;P >学佛要能有正确的修行观,才能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P>
<;P > </P>
<;P >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学佛以前还算是很快乐的,但是学佛以后,他自己觉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难过。</P>
<;P > </P>
<;P >曾有一位女信徒的先生跑来找找,向我‘讨回’他的老婆。他抱怨:‘从他太太学佛以后,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修行的功课,家事不做,小孩子上、下课也不接送;而我下班回到家里,肚子饿得不得了想吃饭,她却叫我带著小孩去馆子吃。’如此,平日和谐的生活不再,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争吵。</P>
<;P > </P>
<;P >在家居士有心学佛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认清楚自己与出家的法师在修行上是有分别的;不论修行的基本态度或修行的方法都应该不相同。</P>
<;P > </P>
<;P >出家人以修行为他一生的职志,每日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与修行相关的功课上。而在家居士就无法做到如此,因为如果你每天花十多个小时来做功课,结果住住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亲子疏离,友情消失。因为你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学佛就变成了一种痛苦与负担。</P>
<;P > </P>
<;P >事实上,修行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绝不是有了师父不要老公,有了佛法就不用吃饭。</P>
<;P > </P>
<;P >学佛了,更应先尽到自己为人妇、为人母的本份,将家庭料理照顾好之后,这样,你用多余的时间来念佛拜佛、亲近三宝,不仅家庭和谐美满,而自己也更能以观照的工夫来突破贪欲与执著,巧妙地思惟如何运用佛法待人处事,如此,智慧才能获得提升与开发。</P>
<;P > </P>
<;P >六祖慧能大师曾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P>
<;P > </P>
<;P >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P>
<;P > </P>
<;P >老实念佛制心一处</P>
<;P > </P>
<;P >老实念佛是相当重要的。</P>
<;P > </P>
<;P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已经来不及参禅悟道,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P>
<;P > </P>
<;P >我会告诉他:</P>
<;P > </P>
<;P >其实,不只是濒临死亡的人可以念佛,任何人都可以修持此法门,念佛法门是老少咸宜的。只要专心持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P>
<;P > </P>
<;P >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要为了赶速度、拼数目,佛号连成一起,字音无法分辨的一直念,这样无法摄心,当然对修行毫无助益了,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才会有成就。</P>
<;P > </P>
<;P >修行办道无奇特之处,唯有细水长流,不夹杂、不间断,蓦直修去。如果以净土法门为主,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每日的功课如下:早上诵普门品、持大悲咒二十一遍,晚上诵佛说阿弥陀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观世音菩萨圣号百千声。</P>
<;P > </P>
<;P >修行要专精、一门深入,不要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别种法门,到最后那一种也学不好。有一位老居士,没有学佛,也一直没有因缘听闻佛法,他可能只是听说念佛的好处,于是他就自己这样持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一天,到他临命终时躺在床上,一时竟不知道是要念‘阿弥陀佛’或是‘观世音菩萨’。</P>
<;P > </P>
<;P >虽然凭著诚心与愿力也是能往生西方净土,但力量总不及专心持诵一佛圣号来得大。</P>
<;P > </P>
<;P >所以平时学习训练控制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佛遗教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以世间法来看,如果能将所有的精力、智慧、感情、理性投入来做某一件事,就自然容易成功,修行当然也是一样,制心一处,就会激发出无量智慧。</P>
<;P > </P>
<;P >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命终时,自然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P>
<;P >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4-29 19:10 , Processed in 0.0934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