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0|回复: 1

不赞不谤有三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主题

22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4873
发表于 2006-9-15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FONT size=4>下面讲不作赞叹也不作诽谤的对境。</FONT></P>
< ><p><FONT size=4> </FONT></p></P>
<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352cc>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p></p></FONT></FONT></P>
<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352cc>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p></p></FONT></FONT></P>
< ><p><FONT size=4> </FONT></p></P>
< ><FONT size=4>不赞不谤的方面有三种,就是对于自己的亲属不赞也不谤,对于陌生善知识不赞也不谤,对于一切人不赞也不谤。</FONT></P>
< ><p><FONT size=4> </FONT></p></P>
< ><FONT size=4><FONT color=#3c3cc4>①不赞不谤自亲属:</FONT></FONT></P>
< ><p><FONT size=4> </FONT></p></P>
< ><FONT size=4>为什么不能诽谤自己的亲属呢?《格言联璧》上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在世间,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为一家人很不容易,彼此作为父子兄弟等有很深的因缘。母子血气相关,兄弟情同手足,这是人间极为难得、极应珍视的情义,所以对待亲属,应当有亲爱忠诚的善心,有安乐共同分享,有苦难共同承担,即使有家丑也不应外扬,这样才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如果对于自己的亲属攻击诽谤,这是破家之相。家庭好比是一棵大树,里面不和,互相攻击诽谤,小的方面会折断枝叶,大的方面会断根而破亡。所以对于自己本应慈爱的亲属不能作任何诽谤。</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为什么赞叹也不合适呢?因为外人听你赞叹,觉得只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且,我们一般对自己的亲属有很强的爱执,赞叹亲属容易在某种功德方面过分夸大,这样反而成为引生诽谤和讥笑的因。所以,一般也不能当众赞叹亲属。</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FONT color=#445cbb>②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FONT></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陌生的善知识自己没有接触过,一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口赞叹,容易产生功德方面增减的过失,诽谤更不应当。所以还是不作评论、安住在舍心当中比较合适。对于任何陌生人也是这样,不能赞叹也不能诽谤。</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宋代真净禅师一次推举希广禅师住持五峰,当时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广禅师粗疏、笨拙,没有应世之才。等到广禅师住持时,律己精严,临众宽裕,不久,寺中各种弛废之事全都立起来了。僧人们争相宣传。真净禅师听了之后说:“学者怎么能轻易诽谤或者赞叹人呢?”</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通过这个公案,我们也能明白,补特伽罗的相续很难以了知,对人不能轻易就下定论。究竟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只有佛才有这种智慧力。比如,佛世时,舍利弗以智慧观察一个老人,认为他没有种过出家的善根,这个判断就是错误的,后来佛眼照见他八万劫前种过善根,可以出家。所以连大智慧的舍利弗都不能彻底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何况一般凡夫呢?一般人作评论,只是根据眼见和耳闻,但是这样的根据有多大可信度?单凭这一点,就对人下定论很不合理。比如一个人本来没有某种过失或者功德,但经过某人的渲染,加上下面一帮人的附和,妄语也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定论”。所以,对于陌生人,不能以传言为根据随意诽谤或赞叹,实际上,别人与你有何关系?为什么那么喜欢说长说短?喜欢讲是非的人,就是喜欢多事、喜欢造业、喜欢破坏自他相续的人。我们要记住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对待陌生人,以不赞不谤为稳重。</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以上三颂总的来说,就是教人要言语谨慎,不该诽谤的绝不能诽谤,不该赞叹的不能盲目赞叹,不该评论的也不能随意评论。《盘山语录》上说:“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闲工夫管他家屋里事?”陈眉公说:“言语之道,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点检。”</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下面是总结:</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c3cc4>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p></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c3cc4>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p></p></FONT></FONT></P>
<;P  align=center><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这样的修行窍诀,除了上述五十七种之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宣说。</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总之,时时刻刻反观自己是极为重要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要以这上根本才能成就,因为一切法都是从自己的心地出生,只有自观自省,从根本的心地上改过自新,才可能现前世间和出世间的利乐。《维摩诘经》上说:“真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心是道场,一切教言所指向的唯一是要修好自己的心。</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c3cc4>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珈士,<p></p></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color=#3c3cc4>为调自心而宣说,极为甚深当修持。<p></p></FONT></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P ><FONT size=4>如是略说的教言是具有无垢智慧的瑜伽士华智仁波切为了调伏自心而宣说的,教言内涵甚深,有缘者应当在日用中真实修持,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记闻上。</FONT></P>
<;P ><p><FONT size=4> </FONT></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0458
QQ
发表于 2006-9-22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6-5 14:17 , Processed in 0.1868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