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29|回复: 0

免费结缘 长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39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39
发表于 2012-8-18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敕令雕印。始刻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

    《永乐北藏》概述  《永乐北藏》是参照《永乐南藏》的结构分类,但在编函(将某几部经典编为一函)方面又作了较大的调整编成的。全藏总计六百三十六函(函号为"天"至"石"。其中,有些函内收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经典),收经一千六百十五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始《大般若经》,终《大明三藏法数》。其结构为:(一)大乘经,二百六函(函号为"天"至"念")五百三十七部。(二)小乘经,四十五函(函号为"作"至"竭")二百三十九部。(三)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三十四函(函号为"竭"至"言")三百部。(四)大乘律,五函(函号为"言"至"初")二十五部。(五)小乘律,四十八函(函号为"初"至"爱")五十九部。(六)大乘论,五十函(函号为"爱"至"逸")九十三部。(七)小乘论,七十三函(函号为"逸"至"弁")三十七部。(八)宋元续入藏诸论,五函(函号为"转"至"通")二十三部。(九)西土圣贤撰集,十九函(函号为"广"至"漆")一百四十七部。(十)此土著述,一百五十一函(函号为"书"至"石")一百五十五部 。

    《永乐北藏》历史  《永乐北藏》在初刻本告成之后,由于藏在京城,故一直作为官赐藏经,由朝廷印刷,下赐各地寺院。在南、北两藏中,它更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永乐南藏》的印刷则较为容易,一般信众也可出资印经)。

  到了明万历十二年(1584),神宗因母后施印佛藏之愿,下敕雕造《永乐北藏》的《续入藏经》,并为之序。《续入藏经》共计四十一函(函号为"钜"至"史"),收经三十六部四百十卷,始《华严悬谈会玄记》,终《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全是中国佛教撰著。其中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大乘起信论疏》、《肇论新疏》、《维摩诘所说经注》、《华严原人论》、《天台四教仪集注》、《教乘法数》、《佛祖历代通载》、《翻译名义集》、《百丈清规》、《三教平心论》、《禅源诸诠集都序》、《庐山莲宗宝鉴》等。

  这样,初刻的正藏和初刻的续藏两项相加,《永乐北藏》至明万历十二年时,已有六百七十七函(函号为"天"至"史"),收经一千六百五十一部六千七百七十一卷。

  《永乐北藏》为梵夹本。每版二十五行,折成五面,每面五行,每行十七字。《永乐北藏》今存。据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说:"南通狼山广教寺,镇江超岸、广教、定慧等寺,均存有全藏。"

开本:大16开精装

册书:200册

重量:480公斤

箱数:20箱

    更多信息请登录藏经阁佛教印经网 http://www.fjcjg.com.cn联系电话15027718435 QQ7444797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6-4 13:49 , Processed in 0.1401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