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rqjrqj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宝积佛回答普明菩萨说:‘善男子!从多宝净土,经过西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有一个世界名叫娑婆,彼世界中现在正有一尊佛出现世间,教化众生,佛号释迦牟尼,现在正欲为出世在娑婆世界中的诸大菩萨圣众,宣说般若波罗蜜法,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力变化,引起光明遍照,大地震动,佛身显相。’</P>
< 24pt\"> </P>
< 24pt\">此时普明菩萨禀告宝积佛说:‘世尊!我现在想到娑婆世界去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同时地想礼觐出现在彼世界中已经获得陀罗尼—总持一切法的大菩萨圣众,及于诸三昧中得到大自在的菩萨清净大众。’</P>
< 24pt\"> </P>
< 24pt\">佛告普明:‘释迦牟尼佛现在正在娑婆世界出世说法度众,欲见佛、供佛,如今恰是时机,随你所愿,赶快去吧!’</P>
< 24pt\"> </P>
< 24pt\">当时宝积佛并以在净土中生长的千叶金色莲华赐与普明菩萨,嘱咐他说:‘善男子!你可代表我用这朵千叶金色莲华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佛世难值,尤其出现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更是希有。又能在秽土世界中见到菩萨大众随佛出世度众,实在难逢难遇,你要好好把握这个难得觐见佛菩萨的殊胜因缘,一心供养佛菩萨,聆听法要。’</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当时普明菩萨便接受宝积佛授与的千叶金色莲花,与净土中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蒙受佛力的加被,并运用神足通,经过东方无数净土世界,亲见东方无数世界中的诸佛,亲自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又捧持多宝净土中无数的华香、樱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来到娑婆世界,欲供养释迦牟尼佛。见到佛陀,向佛头面作礼;礼佛完毕,退立一旁,禀白佛说:‘宝积如来请我向佛问安,愿佛在此世界广度众生,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宝积如来又授与我这朵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请佛受纳。’</P>
< 24pt\"> </P>
< 24pt\">这时释迦牟尼佛接受了宝积佛供养的千叶金色莲华,又将此莲花一瓣瓣分散至东方如恒河沙数无尽的世界去供养他方无数诸佛。而且这朵千叶金色莲华,在佛的神通力及福德力摄持下,居然遍满至东方无尽的诸佛世界……。’</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2)佛佛为何互相赞叹、供养?</FONT>
< 24pt\"> </P>
< 24pt\">为何诸佛会相互赞叹、供养呢?大智度论卷十解释佛佛互相赞誉、扶持的原因说:‘释迦牟尼佛最初得道的时候,便一心思惟道:我所获证的大法,甚深微妙,娑婆世界的众生愚蒙、薄福,不能测知。今天我欲度五浊恶世的众生,应当如何为众生说法呢?作此思考后,又亿念道:我应该将所证一乘法分作三分,以三乘法来应机度众。当佛做此思惟时,十方诸佛皆显现光明,赞叹他说:善哉!善哉!我等亦在十方世界五浊恶世中,分一法作三分,方便度众。这时释迦牟尼佛闻十方诸佛劝勉语声,心生大欢喜,当即称赞十方佛说:‘敬礼南无诸佛。’</P>
< 24pt\"> </P>
< 24pt\">十方诸佛就是这样处处在有佛出世的世界,为令众生获得广大佛法利益,而恒常劝助、赞扬佛德。就因诸佛对每一尊佛及对众生有深重恩典及助扬之德,于是释迦牟尼佛用莲花供养十方诸佛,以此表示众生供养所获之福,无有胜过佛德者。并且当知释迦佛接受宝积佛供养的莲花,乃是宝积佛的功德力量所生,非是尘水中所生的莲花。相对的,前述普明菩萨乃是十住法身菩萨,由菩萨圣者由他方世界送此莲花及无数华香……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亦是释迦牟尼佛功德力用所感,非俗世之花。</P>
< 24pt\"> </P>
< 24pt\">释迦牟尼佛因知十方诸佛是第一福田,所以供养,此供养之福无尽,必然胜余福德,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佛以其无上德行,互相供养、赞扬的原故。当知佛法中有四种布施:(甲)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乙)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丙)施者清净受者亦净,(丁)施者不净受者亦不净。现在释迦牟尼佛布施东方诸佛,正是施者与受者二俱清净的最大表相,所以此福最大,因此佛佛亲自供养十方诸佛。而且唯有佛应该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此正显示众生欲获无上施福,当于佛福田中求。</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3)诸佛为何弃舍烦恼身病不受施福?</FONT>
< 24pt\"> </P>
< 24pt\">于此产生了一个疑点!有人问:一切圣人不贪受果报,尤其二乘行者了脱生死后,更不受后有身,谁受此福?如何说施、受俱清净,施福最大呢?</P>
< 24pt\"> </P>
< 24pt\">当如此无漏福德虽无人消受,但其福不失,广大无边;若二乘行者回三向大,行菩萨道,宿所修福,其报无量。因诸出世圣人在深悟一切有为法无常苦空之理后,厌世心甚重,极欲舍身入涅槃,自然施福亦舍。诸佛亦以身为疮病,不贪五蕴烦恼身疮,舍放身疮,契证清净法身,所以不受报乐,因此虽有大福,亦不受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9.结论—回归净土</P>
< 24pt\"> </P>
< 24pt\">由以上所述八大点法义,当可明白施与受之间获福最大的显相,在于施者与受者之间‘心力’的清净交感程度厚薄问题,而形成果报的广大或微小,有著决定性的影响力。</P>
< 24pt\"> </P>
< 24pt\">诚如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十八所说:‘因布施者心清净广大故,纵以一条纺线供养佛,即能次第成办佛法。若心不广大,复不精勤,便不能得殊胜果报。若心清净,以其世间所乐财物而为依止,随力少施,使得一切可爱乐果。’</P>
< 24pt\"> </P>
< 24pt\">净土中的天人、菩萨大众,皆是身心清净。以其清净心供养诸佛,故能随力少施,即能感得无量七宝、财物、宝树、宝花、宝池……充满净土,此正是施、受俱清净,所获得广大福德果报的证明。以此施、受俱净的福德修因所感,故能在一念听闻弥陀圣名间,招感未来世的菩萨道上人天尊贵的果报,乃是无可置疑的事。</P>
< 24pt\"> </P>
< 24pt\">今天我们都是凡夫道上‘学菩萨行’的佛弟子,如何开启一条从布施行通往佛道的学习之门,通往与弥陀此‘布施入门’愿所说‘在听闻佛名间’,就能与布施波罗蜜的‘初发心’及‘深证心’相应,生生世世在人天尊贵的果报上行菩萨道而不退转,就要看我们今世对布施法门的‘发心处’和修学次第,了解与实践的功夫及‘用心’有多深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六)如何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P>
< 24pt\"> </P>
< 24pt\">1.佛为何先为众生说布施?</P>
< 24pt\"> </P>
< 24pt\">每一尊佛在为众生最初说法时,都是先说布施之行,次说持戒之理,再说五欲过患,令众生行为导入道德规范,从此关闭恶道之因,打开生天之门。当众生理解及发出布施、持戒之心,与愿离五欲之心及对世间苦恼之源,有了追求欲解之诚,再为其说苦、集、灭、道四圣谛解脱生死之理,令其从此踏上解开生命之谜的出世修行之路……。(见阿含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P>
< 24pt\"> </P>
< 24pt\">佛为什么先为众生说布施之法?因佛弟子广行布施,便能利益世间一切贫富贵贱之人,乃至恶道一切众生。本来是我怨家之人,因接受我布施之物,则彼此转为亲善之友,乃至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相,诸圣人的功德具足,所愿如意,无不是从广行布施而得,因有世间、出世间的深远利益,所以佛先为众生说布施之法。</P>
< 24pt\"> </P>
< 24pt\">又大智度论卷八十二说:‘若人能直行诸法实相,则不为说布施等人般若初门。以人钝根罪重故,种种因缘说。’</P>
< 24pt\"> </P>
<P 24pt\">这句话反映出现代众生大多数的根器,都是钝根又罪重。就因为现代学佛者,不能以‘钝根、障重之心’直行‘实相空理’,佛当然应五浊恶世的众生根机,先说布施之法。当我们能做布施法门,在布施时一点一滴捐弃自己的烦恼心、贪吝心、爱染心……等形成‘钝根’、‘障重’的原因时,才能恍然醒悟,原来佛说凡夫众生应该从布施之道下手学习,不是没有因缘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2.为何布施时要以愿为导?</P>
< 24pt\"> </P>
< 24pt\">大智度论卷七说:‘无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如佛所说: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成幅,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著,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P>
< 24pt\"> </P>
< 24pt\">这是说明布施者依其所知、所见、所闻、所修功德,作为发愿来世投生之处的理想,终究能满施主所愿,依愿往生。现在就说明布施者依愿为导,投生人间或天上,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层次的区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1)认识自己所做布施功德是否获得来世的人中富贵果报?</P>
< 24pt\"> </P>
< 24pt\">任何一个人学布施及持戒,如果所修福德已达天界果报,但此修福之人,无愿为导,不愿生天,或不知有天界可生,经常眷恋人间,来世便会继续杂生人间富贵之家,享受其殊妙的富贵果报。</P>
< 24pt\"> </P>
< 24pt\">相对的,倘若你平素布施、持戒之心薄少,又乐著世间五欲之乐,来世纵然投生人间,拥有财富,也会生在三教九流的下层社会人家。</P>
< 24pt\"> </P>
< 24pt\">如果一个人用至诚心布施、持戒,来世转生人间,就会因至诚的‘心力’所感,投生在贵族之家,或生为一族之尊,王公大臣之流(如印度的第二贵族刹帝利种族中)。</P>
< 24pt\"> </P>
< 24pt\">进一步说,假使你不仅以至诚心布施、持戒,又勤读世间的学问及宗教的经书,有世智辩聪,平素洁身自爱,不触恼众生,来世续生人间,便会因你的‘至诚布施、持戒之心’及‘世智辩聪’之业行所感,投生在社会中上阶层的富贵人家(如印度的婆罗门族中)。</P>
< 24pt\"> </P>
<P 24pt\">自诩是布施成员的佛弟子,有没有为自己的布施行为,好好考量过来世的投生之处与人间那一阶层的富贵果报相应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2)认识自己布施、持戒的发心是否到达欲界天的天福果报?</FONT>
< 24pt\"> </P>
< 24pt\">甲、往生欲界六天的修行条件</P>
< 24pt\"> </P>
< 24pt\">而人间任何一个众生,欲以布施、持戒之福,超脱人间善报,投生欲界第一天—四天王天(通外道),最起码的修行条件,也要具备五种功德资粮,才能转生天上:(1)信罪福(2)持禁戒(3)闻善法(4)修布施(5)学智慧。具备这五种修行条件,再依愿为导,发愿往生四天王天,才能在临终时以一颗坚定求生天界的清净心,带著今世所修福德资粮,生彼天处。</P>
< 24pt\"> </P>
< 24pt\">进一层来说,欲求生四天王天之人,代表他布施、持戒的清净发心,已经初步启开厌患世间尘劳之事的境界,能够做到舍弃名利、不为欢乐境界所动,对亲眷爱著之心淡薄,一心好乐听闻出尘之法,喜欢供养修道善人。临终时,就会因为这颗坚固、不退的清净布施、持戒、出尘之心不断生起,投生与其业力相应的欲界第一层天—四天王天。</P>
< 24pt\"> </P>
< 24pt\">当一个人布施、持戒、听法、厌世、供养尊长及三宝与供养善人的‘清净心’不断地增强、超胜,已能做到随时以恭敬心布施三宝、父母、尊长、善人的程度,内心渐具忍辱力与柔和力,故而远离诤讼,是非,并且‘于己妻房,淫爱微薄’,又发愿往生天上,便会依愿为导,上升欲界较高的天界第二层天--三十三天(仞利天)上。</P>
< 24pt\"> </P>
< 24pt\">当一个人布施、持成、闻法、智慧、供养道人之‘发心’,已经从恭敬、至诚、净洁的愿心,转为‘柔和、静定、慈悲’的观照自心境界,因心意纯善、和顺、慈喜,故而待人处世和颜悦色、舍离偏执爱恨之貌,只要终生保持这颗‘静定、柔和、慈喜’的功德心不退,并发愿往生天上,便能超胜欲界第二层天的业力,上升第三层天—夜摩天。</P>
<P 24pt\"> </P>
<P 24pt\">当你因布施、持戒、闻法的发心,已经引导你进入广学多闻的领域,对于世间、出世间的邪正、善恶的辨别能力增强,内心已经从柔和、静定的功德心,转为初步发出学习求证寂静涅槃的修慧志向,虽然积德深厚,威仪具足,静心增强,但是贪爱‘寂静’境界,心著功德,以此修心程度,发愿往生天界,便会依愿所导,上升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上。</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当无数众生因为你布施、持戒、多闻、修定的教化力所感,普遍获得极大安乐的清净幸福果报;甚至你已经达到能‘依定变化、亲见天界欲乐’的境界,或者依今生福德力所感,于虚空中,亲见来世生处—天宫显相。以此福德,发愿往生天上,便能上升欲界第五层天—化乐天上。</P>
< 24pt\"> </P>
< 24pt\">当你因布施、持戒、多闻、修定的精进力所感,已经具备了然超越房事的心境,乐修梵行,解脱生死的精进心不断地增长起来,甚至能够达到与欲界第六天的天人业力一样‘依思惟力(静定力),化作天界乐境,自在而为’的神通境界,或者依今生深厚的功德力所感,于虚空中,亲见来世投生之处—第六层天的天宫显相,以此福德,发愿往生天上,便能在临终之时,见到天宫现相,上升欲界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上。(见‘大智度论’、‘楞严经’、‘六道伽陀经’、‘六趣轮回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乙、为何广行布施、持戒、修定仍然不能超出欲界天?</P>
< 24pt\"> </P>
< 24pt\">为什么一般的佛弟子(包括外道行者),广行布施、持戒、闻法、修定之志,仍然会有‘欲乐’的希求之心呢?这正说明了我们‘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心尚未断除’。以‘五欲不净之心’而行布施、持戒、修慧、修定之法,绝对不能超出‘欲界天’的范围。所产生的神通变化行为,皆不出‘欲想’变化境界,自然以‘天上五欲境界’为神通化境,不思出离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3)如何认识自己布施、持戒的发心是否已经超出三界天的业力范围,与佛道相应?</FONT>
< 24pt\"> </P>
< 24pt\">不断五欲,不能超出欲界天的业力范围,这是每一个佛弟子所熟知的。但是娑婆世界中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跳出‘五欲’境界,甘愿做五欲的奴隶。可以说,现代的每一个人,几乎部是用‘未离五欲’的心布施,当然来世投生在人间富贵人家及欲界的六欲天中轮回,怨不得别人。</P>
< 24pt\"> </P>
< 24pt\">而当修行人深入禅定,用‘离欲心’布施,自然因念念心意清净,而超出欲界天,上生色界梵天上乃至四禅广果天上,福乐无尽。</P>
< 24pt\"> </P>
< 24pt\">当修道人在禅定中已经达到‘离色心’显发的境界,念念用‘离色心’布施,发愿生天,当然会投生在无色界的天上,未来下生人间,福乐无尽。</P>
< 24pt\"> </P>
< 24pt\">而当佛弟子修持的程度到达‘离三界心’的境界,念念用‘离三界无常、苦、空、无我之心’行布施,自然念念趋向涅槃道,于佛出世时,得证声闻果位。</P>
< 24pt\"> </P>
< 24pt\">若是佛弟子生生世世以厌恶愦闹,好乐闲静,求出世智慧,具备自觉自悟十二因缘法的修持心来行布施,必可种下生无佛世得证辟支佛果的引因,未来必证辟支佛果。</P>
<P 24pt\"> </P>
<P 24pt\">进一步说,一个平素具有大悲心佛弟子,念念以大悲心行布施,以此布施功德,回向佛道,欲度一切众生,获得无上甚深毕竟清净智慧,未来必满所愿,成就佛道,广度众生。(大智度论卷三十三)。</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由以上所述,可以清楚分辨出自己目前布施、持戒、修持的‘发心’到底与欲界、色界、无色界‘何界’相应?是不是已经将自己布施的发心导向‘解脱道上’行?还是在‘辟支佛道上’行?抑是在‘菩萨道’上行?或者根本在凡夫道上行?甚至与外道布施的发心相应?自己一定要清清楚楚。</P>
< 24pt\"> </P>
< 24pt\">现在的佛教徒,大都停留在‘贪染布施’功德的发心上,不能进步。究其原因,乃因‘俗务繁忙,心思太过杂乱’所致。所以现代大多数的人,都不认识自己目前布施的‘发心’,停留在什么程度,与何界相应?</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333399>4)回向发愿心是获得五乘布施果报的基础</FONT>
< 24pt\"> </P>
< 24pt\">佛说,凡夫从初发心学布施时,一定要以愿为导,才能增强布施的功德力,导向与其愿力相应的道上行进。也就是说明了,如果你在布施时,发愿要以此布施功德,继续留在这个世界,投生富贵人家,纵然你所做布施功德薄小,也会生生世世在自己的‘愿心’中前进,某一世一定会满你心中所愿,投生富贵人家。倘若你在布施时,发愿要以此布施功德,做为修行道上的解脱资粮,或者成佛道上的福德资粮,皆会如水滴汇成河流般地在自己的‘愿心’中一点一滴的导进,丝毫也不会错误。</P>
< 24pt\"> </P>
< 24pt\">由布施法门而导入成佛之道,是有一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的,而且绝对能从布施之行直入成佛之道而无疑问。我们看现代的佛弟子大悲心难发,出离生死心更难发!自然所做布施,不能与佛道相应。而凡夫俗子在布施时,要如何‘发心’,才能种下与佛道相应的引因呢?</P>
< 24pt\"> </P>
< 24pt\">与佛道相应的最初布施心态,就出在施主‘愿心’的回向方向上,是否念念与菩萨度众生的成佛悲愿相应?!就因施主的回向愿心,各有不同,而区分出凡夫布施、外道布施、声闻布施、菩萨布施……等无量不同的果报现象。你愿意获得那一种布施之果的成就,自己好好选择吧!</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3.出世间布施相</P>
< 24pt\"> </P>
< 24pt\">(1)认识世间上有两种人难得</P>
< 24pt\"> </P>
< 24pt\">世上最大的快乐与享受,以凡夫众生来说,莫过‘财、色’二事。而以布施法门来说,步入佛道之初,有两件事难值难遇:</P>
< 24pt\"> </P>
< 24pt\">第一是出家僧众中非时得解脱比丘及得菩萨解脱者难得:所谓‘非时’就是指出生在没有佛陀住世的时代。就像现在的末法时期,僧众们出世于当前的末法时代,想要得佛‘正法’,证果解脱,获证缘觉果位,或者得证菩萨果位,恐怕就如经上所说的难值难遇。</P>
< 24pt\"> </P>
< 24pt\">第二是在家白衣能清净布施者难得:经上说,在家居士若能做与佛道相应的布施心态来行施舍,这种‘清净布施相’,便能无量世延续下去,辗转增强,世世不失。</P>
< 24pt\"> </P>
<P 24pt\">‘布施’是为自己求佛道而行‘布施’,未来要走那一种‘布施路线’,也是由自己选择,佛道‘随缘’而度,皆大欢喜。有‘悔悟心’、有‘警惕心’、有‘向道心’的佛弟子,必然会真心诚意地选择佛道而前进。若不知从何门而入,般若经论所说的‘渡布施河到彼岸’的修学次第,便是吾人最好遵循的修行道路。现在就依其所示来说明出世间布施相的习学次第:</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2)如何区分世间施与出世间施的布施心态?ア</P>
< 24pt\"> </P>
< 24pt\">世间名为此岸,佛道名为彼岸。此岸有悭贪、憍慢、有无等诤辩、是非之心,由布施河渡之、破之,引渡到清净、光明的成佛彼岸。</P>
< 24pt\"> </P>
< 24pt\">我们看世间人行布施,内心不离贪吝、憍慢等相,虽然广行布施,但一直停留在此岸世间因缘中受生、流转……。反过来说,当我们用这种脱离世间(此岸)的悭贪、憍慢、有无……等心来行布施,看清楚彼岸的航行方向,用无比坚定的意志及智慧,经过惊涛骇浪的拍打、撞击、浮沉……,历经千辛万难的行程,终于到达清净光明的彼岸。从出发到渡布施河中间航行的心路历程,就叫做出世间布施相。</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3)为什么要发出世间布施心?</P>
< 24pt\"> </P>
< 24pt\">甲、为断未来障道因缘</P>
< 24pt\"> </P>
< 24pt\">当知任何一个布施者、受施人,如果尚未解脱,都是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轮回范围内受报。倘若施主执意贪著布施物与受施人,来世因缘聚合时,又会与受施人见面。若受施者已学佛而心未上道,仍然贪心未除、染爱心重,或者未信佛,而嗔爱心深,不论对施主产生报恩、还债、感恩之心意与行为,都会形成一种辗转牵缠的世间情缘,中间因缘更是变化多端,不能预知!如此纠缠,岂不又成为施主的障道因缘?!</P>
< 24pt\"> </P>
< 24pt\">如果我们已经发心要走这条成佛的修行道路,从今生开始,便应该掌握任何一件布施机缘的‘当下’—警惕、反省、观照自己布施的心态。不要因为‘行布施’,又为自己增添无数未来的障道因缘,自掘堕落生死轮回的坟场!此亦即是为何要观‘布施者、所施物、受施者’三轮体空的重要原因之一。警之!醒之!</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乙、为了结三世恩怨债主因缘</P>
< 24pt\"> </P>
< 24pt\">我们今生所遇、所缘的布施对象,有过去的冤、亲债主,也有今世在有意、无意间,再缠结的冤、亲债属。如果我们在布施时,心生怜愍、贪爱、吝惜受施人之心;念念不忘我是大施主,不肯忘记我所布施过的物品,经常记忆起来某某人曾经接受过我的惠施,便会使自己的知见,停留在世间尘劳的思恋之中,而使自己在世俗尘劳间,已经纠缠的过去、现在的善因缘及恶因缘,生生世世,辗转增上,恩怨情缠,难解难了,远离佛道!试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名符其实的运用出世智慧的灵眸,抛开怜爱、回报、吝施、投机……的世间轮回之心,在布施时以清净、不贪、不求回报的‘向道心’来扭转三世牵缠的新、旧业缘,成为佛道的善因缘,种下点滴的成佛善种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丙、为断贪爱身见之心成就佛道</P>
< 24pt\"> </P>
< 24pt\">众生若有一分无始无明的贪爱身见之心未断,便不能成就佛道。就因凡夫众生贪爱身见之心难断,所以要用布施之法来打开、了断众生的见慢、贪爱之心。譬如大菩萨修行者发大悲愿广入六道轮回中布施身躯、头脑,或进入恶道之中用自己的身首布施同类,布施猎者,救护同道(六度集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在了结、启开过去无量劫以来与其有恩有怨的一切众生,在善恶业网的缠绕间,所形成无数相互影响身心而映现在无始心识中的爱影、嗔影、贪影、痴影、身影、慢影……等等障碍佛道的种种善恶业影之心!</P>
< 24pt\"> </P>
< 24pt\">我们不想学佛、成佛则已,既已在佛前发誓做一个佛弟子,不妨请你留给自己一点反省的时间,仔细阅读以上所述三点—培养、激发、重视‘出世间布施的发心’,就是为你自己今生开辟出一条真正走向与佛道相应的学佛之路。警之!醒之!</P>
<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主题

1626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359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4pt\">(4)布施是进入涅槃道的初步因缘</P>
< 24pt\"> </P>
< 24pt\">甲、广行布施不如自己发心修行</P>
< 24pt\"> </P>
< 24pt\">为何说布施是进入涅槃道的最初因缘?这一点可以从增一阿含经卷十九第(三)经及长阿含经卷十五第(二三)经中得到证实。依经文说,释迦牟尼佛曾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阿那邠邸长者开示广行布施不如自己发心修行的道理。</P>
< 24pt\"> </P>
< 24pt\">佛说,过去久远劫以前,有一位梵志,名叫昆罗摩,具有万贯家财,一生享用不尽。这位梵志生平乐善好施,经常用无量的金银七宝和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房舍,布施城中无数的民众。梵志虽然广行布施,未来必然获得无量福德善报,但是佛说,他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却不如建造一幢精舍布施给十方清净僧众,令其静修、弘法、办道的功德大。如果有人进一步发心,不但广做前述两项功德,并且发心皈依三宝,又不如自己发心受持五戒的功德大。</P>
< 24pt\"> </P>
< 24pt\">再进一步说,如果有人不但广做布施,以房舍供养僧宝,自己又受持三皈五戒,但却不如在极短暂的时间里自己发出慈愍心,平等对待众生的功德大。</P>
< 24pt\"> </P>
<P 24pt\">再深一层说,虽然有人乐善好施、建寺安僧、发心爱持三皈五戒,又发慈悲心平等、关怀众生,但是却不如于须臾之间对这个世间生起无常之念,警惕自己不可贪著、享乐这个无常世间的‘发心’之功德大。</P>
<P 24pt\"> </P>
<P 24pt\">这是为我们明示,凡夫众生学布施的发心次第,一定是由外而内,由外布施而导入内布施的修学领域。两凡夫行外布施时,必然是以‘贪著心’布施,不论做再多的布施功德,都会无常灭尽,不如自己反观自照,受持三皈五戒,进而发‘出离生死心’修行的力量,导入获证涅槃的功德大。这是以自我修行解脱为出发点,由内布施—内在精神生命的开发、完成,而导向外布施—开发佛道慧命的深广布施领域,另一层令众生依循的修持方向。</P>
<P 24pt\">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4-11-1 07:45 , Processed in 0.1142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