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迎金 发表于 2021-11-29 04:30:50

印光大师:这才是圣人教化的根本啊

印光大师:这才是圣人教化的根本啊


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而世人不察,或以为佛氏之言,则多方破斥,或以为浅近之义,而弁髦置之。任己世智辩聪,长溺邪见浊港,凡所论议,皆非圣贤根本修己治人之道。
因果报应,是世出世间圣人,治理天下,度脱众生的大道关键。而世间人不加觉察,或许认为这是佛门的言教,就多方面地加以破斥,或者认为这是浅近的义理,就当作无用之物弃置。随任自己的世智辩聪,长时间陷溺在邪见的浊港里,凡所论议,都不是圣贤根本的修己治人之道。

致令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其弊遂至竞争名利势位,以至杀人盈野盈城而不止也。噫,可哀也已。
致使善行,无法劝导;恶行,无法惩治,这个弊病于是就导致了大家来争夺名利地位,以至于杀人满城遍野却不停止。唉,这实在是悲哀啊!

夫因果报应之言论事实,见于经史者甚多。在书则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犹可谓只论现世,及子孙耳。
因果报应的言论事实,儒经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尚书》中说:顺道吉祥,逆道凶险,如同身之影,声之回响。作善事,降下百种吉祥;作不善,降下百种祸殃。这些话也只可以说是讨论到现世,以及后代子孙而已。

至洪范之五福六极,若不推其前生之因,专归于王政,则成无稽之谈,是岂禹与箕子所以教万世之心哉。
至于《尚书·洪范》中说的五种福报,六种凶恶,如果不推究到这个人的前生之因,而只归咎于君王的政令,那么就成为无稽之谈了,这哪里是大禹与箕子教化后代万世之心呢?

且五福之寿,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之凶短折,疾,忧,恶,弱,岂王者能操其权而使之然乎。就中惟富与贫,或可人与,余多宿因所感。而恶者,乃面貌丑恶,非暴恶也,训作刚过,将谓王者威制令其暴恶乎。
而且五福之中的长寿,健康,尊崇美德,享尽自然寿命,六极中的遇凶而死,生病,忧愁,丑恶,志力懦弱,这哪里是君王能够操持权力而使他如此的呢?其中,只有富贵与贫穷,或许可以凭借他人给予,其余都是过去宿因所感。而六极中的恶,是指面貌丑恶,不是指暴恶。有人解释为刚愎之过,难道说是君王用威势制令他暴恶的吗?

孔子赞易,于文言则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于系辞传则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非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乎。
孔子注释《周易》,在《周易·文言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周易·系辞传》中则说: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就能知晓死生的规律;考察精气凝聚成为物形,游魂造成变化,就能知晓鬼神的情况状态。这不是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说法吗?

至于春秋左传,及二十二史中,善恶报应,生死轮回之事,则多不胜书,二十二史感应录二卷,乃存十一于百千耳。是知儒者不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不但有悖佛经,实为逆天命而侮圣人之言。
至于《春秋左传》,以及二十二史当中,关于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的事迹,就多的写不完了,二卷的《二十二史感应录》,只保存百千分中的十分之一罢了。所以知道儒者不相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事理,不但违悖佛经,实在是背逆天命而轻侮圣人之言啊!

否则六经便非儒者之书,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及历代作史者,皆为惑世诬民之罪人矣,有是理乎哉。
否则,六经就不是儒者的经典,而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以及历代作史的儒生,都成为蛊惑世人的罪人了,有这样的道理吗?

若无三世因果,则天之畀于人者,便不公平,而作善者为徒劳,作恶者为得计矣。惟其宿世之功过不同,以致今生之享受各异,所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耳。
如果没有三世因果,那么上天赐给每个人的,就不公平,而作善事的人就成为徒劳,作恶事的人就自以为计谋得逞了。只是每个人过去世所造的功德罪过不同,才导致了今生的享受各异,所谓: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得美好的幸福生活。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罢了。

故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佛经中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苦乐吉凶,都是自己的罪福所招感的,不是上天所降赐的,也不是他人给予的。所以君子修持自己的德行,来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安于本位而行事,上不埋怨天,下不怨恨人。

是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以戒定慧,制伏其心,俾贪瞋痴念,无从而起,其居心动念,所言所行,无非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及其积极功纯,则福慧两足,彻证自心,以圆成佛道。
所以佛经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就以戒定慧,制伏内心,使得贪瞋痴的恶念,没办法生起。菩萨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无非是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等到积累到极点,功德纯熟,那么福慧圆满具足,彻证自心佛性,而圆成佛道。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盗淫耳。然盗淫二业,上智以义自绳,下愚为势所制,尚不至太甚。
众生不知道果报是由因行所招,念念生起贪瞋痴三毒,显发而成为事相的,无非是杀盗淫三业罢了。然而盗淫二种业,上智之人以道义自我约束,下等愚人为形势所制止,尚且不至于太厉害。

而杀生食肉,谓为固然,由是或以智捕,或以财求,取彼水陆空行一切众生,宰割烹炮,以悦我口腹,养我身体,兼之以奉父母,祭祖宗,祀鬼神,燕宾客,唯取我乐,不思彼苦,举世之人,悉皆如是。
而杀生吃肉,大家就认为是理所当然了。因此,或者用智力捕获,或者用钱财买得,捉取水陆空行的一切众生,宰割烹煮,来取悦自己的口腹,养活自己的身体。又用来奉养父母,祭祀祖宗,祭祀鬼神,招待宾客,只要我快乐,不想想畜类的痛苦。全世界的人,全都是如此。

杀业积久,则发而为刀兵水旱疾疫等灾,业果已熟,莫由逃避,纵生畏惧,了无所益。是以如来愍诸众生,令其爱惜物命,切勿食肉,其仁民之心,至深且远,岂独爱物而已哉。
杀业积累的久了,就显发为刀兵、水旱、疾疫等天灾人祸。业果已经成熟,没办法逃避。纵然生起畏惧之心,也没什么用了。所以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令他们爱惜动物的生命,千万不要吃肉。佛陀仁慈爱民之心,最为深远,哪里只是爱护动物而已呢?

同乡幼农王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乘,赋性廉洁,法杨震之四知,修持严明,效曾子之三省,无论居官居家,唯以仁民爱物为志事。
同乡王幼农居士,宿植德本,深信佛乘,天性廉洁,效法杨震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修持严明;仿效曾子的三省,无论当官,还是居家,只以仁民爱物作为志向事业。

痛念近年刀兵之惨,欲为根本解决,遂与夫人,俱持长斋。且又极力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以期杀业息而天下太平,仁风行而人民安乐。
痛心切念近年刀兵战争的悲惨,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与他的夫人,都持长斋。而且又极力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以期杀业止息,而天下太平,仁慈之风流布,而人民安乐。

又欲子孙世守成规,祈余发挥因果至理,俾有所遵循,亦可谓知本矣。夫天下不治,由于家庭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愚顽,二者皆非国家社会之福。
又想使子子孙孙世代恪守成规,请我发挥因果的最高道理,使得后代有所遵循,也可说是知道根本啊!天下得不到治理,是由于家庭中没有好的教育,致使有天姿的孩子,习染成为狂妄自大之徒;没有天姿的孩子,狎玩成为愚痴顽钝之辈,二者都不是国家社会之福。

是知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为切要,以今日之贤女,异日即为人之贤妻贤母,人能得贤母之教育,贤妻之辅助,岂有不成贤人乎哉,故曰教子女为天下太平之根本也。
所以知道教导儿子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而教导女儿尤其迫切重要,因为今天的贤女,他日就将成为他人的贤妻良母。一个人能够得到贤母的教育,贤妻的辅助,哪有不成贤人的呢?所以说,教育好子女,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光大师:这才是圣人教化的根本啊